揭秘:慈禧太后替身访问美国始末( 四 )


他 还特别指出 , “在这些书籍和文章中 , 慈禧太后不是恶魔 , 而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 , 有很多显 而易见的怪癖 , 在一个女人被当作痰盂一样对待的帝国里 , 极力想保住自己的位置 。那些第一手材料 , 以及许许多多可以上溯至1850年代的其他材料 , 在二十世 纪初叶慈禧被当作昔日帝国的一件出土文物而被妖魔化的大气候里 , 这些材料都被简单粗暴地忽略了 。”
1908年11月16日 , 美国《纽约时报》在有关慈禧之死的报道中 , 专门用一个章节提到“美国女画家为皇太后写照” 。在引用了卡尔对慈禧的描述后 , 《纽约时报》说:简直无法让人相信 , 她说的就是那位令人生畏的皇太后本人 。
正如康格夫人出于对妖魔化慈禧的不满 , 而推动了这一油画外交(我认为本质上其实还是美国外交使团出于美国国际利益和外交战略的考虑)一样 , 画家凯瑟琳卡尔经历了九个月的宫廷生活后 , 在她的回忆录中也用大量篇幅对妖魔化中国表达了不满 。
网络配图
对 于同一段历史 , 即使是亲身经历者 , 也有不同的解读 , 这是历史研究的常态 , 也是历史研究的难 点 。在我所收藏和接触的大量有关晚清的西方文献中 , 主流固然是对晚清中国、包括慈禧和义和团运动的批判 , 但也不乏类似这些女性般的对西方本身、尤其西方居 高临下的对华态度(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的批评声音 。这些微弱而略显另类的声音 , 当然还谈不上是对晚清中国的愚昧、腐朽的“翻案”(其实我个人认为其也不具备“翻案”的力量) , 但这些声音的存在 , 使我们有机会能从另一个角度聆听历史 , 也提醒我们时刻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傲慢与偏见保持足够的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