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作为兵源:“中国特色”的战争惯例
在以后历次改朝换代的内战中,刘邦的战俘政策被长期延用,成为一项“中国特色”的战争惯例 。每一个成功的改朝换代者,几乎都是善于招降纳叛者 。
比如西汉末年篡政的王莽被消灭后,各支武装彼此混战 。东汉光武帝刘秀从今天河北北部地区起兵,击败并收编了河北地区“铜马”、“高湖”、“重连”等林林总总的武装团伙,整编后成为自己的基干力量 。最后得以平定全国,史载其受降收编的总兵力居然要达到一百多万!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盖先后所受降者,指穷于数” 。
东汉末年的曹操又重复了这样的故事 。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原来只是一支地方性的军阀武装,公元192年,率军在山东兖州一带击败黄巾军,30万黄巾军及上百万的家属一起投降 。曹操将其中10多万士兵整编为自己的“青州军”,成为他的主力部队 。在后来的混战中,曹操有过为父报仇坑杀徐州几十万军民、在官渡大战中坑杀袁绍军的战俘等野蛮行径,但在北征乌桓、南征荆州,都以受降收编而结束战役 。
隋末战乱中最终的胜利者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是招降纳叛的高手 。617年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时李氏的全军不过3万人马,仅据一州之地 。往关中地区发展,击败并收编孙华等关中各部,军队膨胀到20万人,得以割据一方,并东出争夺天下 。李渊行赏军功无论士卒原来是平民还是奴仆身份,“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割据今甘肃一带的薛举是唐朝大敌,多次击败唐军 。薛举死后,李世民力战得以击败其继承人薛仁果,“得精兵万余” 。李渊派遣使者告诫李世民“薛举父子多杀我士卒,必尽诛其党以谢冤魂” 。但是最后还是撤销成命,只是杀了为首的将领,“留兵不留将” 。而唐朝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留兵又留将”,唐初名将李勣、尉迟敬德、秦叔宝(秦琼)、程知节(程咬金)等都是降将带降兵,为唐朝赢得内战的最终胜利 。
这个办法后来在少数民族王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也被广泛采用 。契丹族的辽朝在关外兴起的初期,就开始将前来投降的杜重威、李守贞等部20多万汉族军队改编为“控鹤军”、“义勇军”、“护圣军”、“虎翼军”等职业部队 。女真族的金朝也曾收编山东等地的汉族民间武装李成等部,作为进军南宋的前驱 。后来满清入关后大量收编明军,改编为“绿营兵” 。
中国古代以战俘为兵源的历史惯行,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改朝换代在军事层面上的阻力,得以在相当迅速的时间里完成皇朝的更替 。历史上著名的一些改朝换代事例往往都是在一代人(20年)不到的时间内完成,特别成功的比如上述的刘邦、刘秀、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在10年不到时间里“夺取全国政权”的 。每当内战的一方开始具有一定的优势后,劣势一方的武装力量投降归顺现象就会加速度出现,甚至会出现雪崩效应,胜者“摧枯拉朽”般地获取内战的全面胜利 。但同时,“招降纳叛”这种传统政策的“反作用”也同样明显:“效忠”往往沦为一种机会主义的选择 。
- 三国趣闻: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 西周凭什么长期独霸天下
- 揭秘岳灵珊为什么不喜欢令狐冲
- 为什么自己包的包子有酸味 为什么自己包的饺子皮容易破
- 冰花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出现冰花
- 米豆腐是什么
- 七步洗手法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七步洗手法是什么
- 宋美龄死后为什么不与蒋介石合葬?其中竟有这些关系!
- 饺子皮加什么不容易烂 饺子皮加什么不易破
- 什么叫晕轮效应误差 盲点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