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把《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当成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是个很大的谬误 。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 。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 。有必要正本清源,予以澄清 。
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 ,更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生前与门人,以及门人之间互相对话的言论汇编 。此书不是孔子本人的著作,今本《论语》是汉代以后人编纂的 。成书时代与孔子生活时代相距数百年 。
网络配图
《汉书·艺文志》对此讲得很清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也就是说,《论语》乃是孔子与弟子、以及弟子与弟子谈话的语录 。该书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观点,不能认为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代表作 。
《论语》一书的编撰者,并非一人 。《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说认为,《论语》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而汉代的纬书《论语崇爵谶》则说《论语》乃子夏等六十四人所会撰 。近代人夏曾佑则谓:“七十子之俦,汇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据《汉书·艺文志》记,西汉时至少曾流传三种《论语》文本,每种篇数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即:“鲁论”二十篇,“齐论”二十二篇,“古论”二十一篇 。
“齐论语”据说为子张所传 。“鲁论语”据说为思孟(曾参、子思、孟子)一派所传 。“古论语”,则可能为卜商子夏所传 。三种《论语》传承各有自,重点殊不同 。
网络配图
汉代儒家区分为今文、古文两大学派,斗争激烈,势同水火 。汉武帝支持的董仲舒属于今文学派,倡导的是子夏、荀子一派外儒内法、古为今用的学说 。
而在西汉后期,反对汉武帝搞大一统的刘姓贵族以及阴谋篡汉的王莽及附庸文人刘向父子则支持古文学派 。魏晋以后古文儒学兴盛至于隋唐 。齐鲁皆为古文学派大本营 。故汉代后期以传习“鲁论语”、“齐论语”者居多 。子夏一派的“古论语”,则随同今文学派而式微,后来失传 。
西汉末期,安昌侯张禹以“鲁论”为主,采择“齐论”,汇纂而成《张侯论语》 。这个版本即今本《论语》之由来 。
到东汉后期郑玄以《张侯论语》为底本作《论语注》,遂成为东汉以后《论语》的通行本 。
孔子生前的代表作是他亲手编订并向弟子传授的“五经”体系,即:——《诗经》、《书经》、《礼经(包括乐经)》、《易经》、《春秋经》 。
孔子生平“述而不作”,以“五经”学术传授弟子 。“五经”学术才是孔子及先秦儒家学术及道统的代表作 。
2、四书与《五经》的意义不能并列
所谓《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四部书也都不是孔子之所作 。
网络配图
《四书》与《五经》的意义完全不能并列 。《五经》传授可以溯源到孔子以及先秦 。而《四书》之成编,则是南宋时期由朱熹所编撰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摘自汉代以后出现的《礼记》(并非孔子所传之《礼经》),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
(按孔子门下有两个子思,一位是原宪字子思,一个是曾参弟子、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 。出自哪个子思历代也有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