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明朝正德皇帝更适合当草原民族的可汗?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十五日,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港口淮安府清江浦 。
网络配图
【为何说明朝正德皇帝更适合当草原民族的可汗?】一群人在开阔的水面上划船打鱼,这些人衣着华贵,举止优雅,周围旌旗蔽日,侍卫如林,显然这不是普通渔民为了谋生的渔业活动 。谁知道乐极生悲,船突然翻了,一个三十左右的青年人掉进水中 。旁边船上的人立刻像炸了窝似的,叫声震天,许多人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把青年人搭救了出来 。
青年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染上了重病 。这个人就是当时大明朝第一人正德皇帝朱厚照 。第二年三月,他便死在自己钟爱的豹房,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也没有过继任何一个侄儿辈作为儿子 。皇位继承问题出现了危机,群臣商议,将他皇族的一位堂弟从封地湖北钟祥弄到北京,作为朱厚照老爸孝宗的过继儿子继承大统,是为嘉靖 。最后才闹出了把整个大明朝廷折腾得天翻地覆的“大礼议”事件,朝局元气大伤 。
正德皇帝为什么不好好地呆在北京,而出现在了大运河上面呢?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热爱自己治下的任何一寸大好山河,就是不爱他最应该呆的地方——紫禁城,即使不得已在北京,他大部分时间也在紫禁城外的豹房,和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美女以及宠爱的太监、卫士厮混在一起,而冷落那些一心想他临幸的后宫以及总想给他讲治国之道的文臣 。
这次正德皇帝南下是因为江西南昌的宁王造反,他听到后不但不气愤,反而高兴 。这位酷爱舞刀弄枪的万岁爷总算找到一个机会可以率兵打仗了,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出了北京不远就接到快报,宁王已被地方官王守仁擒拿,皇帝没必要亲自动手了 。可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哪能放弃?他毫不理会,照原计划南下,于是在“御驾亲征”的名义下,去锦绣江南闹了一年 。
在此之前,他已经给自己起了另一个名字朱寿,并自己封朱寿为威武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 。他曾带领部队去了宣化、大同一带,和蒙古骑兵真刀真枪地打了一仗,让皇后、大臣们担心个半死 。
网络配图
到了明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了僵化的程度,武将的地位日益衰落,在道德治国的理念下帝国靠各种繁文缛节的礼仪运行 。因此理想的皇帝就应当是一个温和文雅、喜欢文牍和政事的谦谦君子,最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在皇宫里看奏折,和大臣商量国家大事 。
可正德皇帝似乎就是专门和这种礼仪文化、农耕文明反着来的一位君主 。他不像一位华夏天子,倒更像一位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大可汗 。他的一切爱好和审美观接近草原而疏远耕地 。
比如说他从小就爱骑马射箭,爱身履险地,甚至亲自去驯服狮虎 。这用大明的流行价值观来说,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这种冒险是胡闹是荒唐 。而在草原上,大汗的子孙们从小就跟着长辈出去打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不配做骑士,更不要说继承汗位了 。
在游牧民族中,大汗和王子亲征是常有的事情,非如此就不能激励士气 。成吉思汗一生无数次带头冲锋陷阵,即使他统一蒙古高原后,对他的子孙也是这样要求的 。横扫欧亚大陆,一直打到多瑙河上那次远征就是著名的“长子西征” 。从大可汗开始,王公贵族都派了自己的大儿子去参加那最艰苦最危险的征伐 。游牧民族没有千金之躯不履险地的说法 。
汉族的天子尤其到了明代,实际上是个大囚犯,被无形的枷锁捆在皇宫里,而草原上大可汗的王帐可设在草原上任何一个地方 。正德皇帝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他建在北疆边塞宣府的大将军府 。那个地方离草原最近,时时可能受到蒙古骑兵的侵扰,在那里正德帝也许更能感觉到一种金戈铁马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