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传说起争议:董永并未遇到七仙女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 。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 。
【七夕传说起争议:董永并未遇到七仙女】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 。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 。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 。《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期门) 。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长安男子张章找到董忠,揭发已故勋臣霍光之子霍禹谋反 。董忠立即上报给上司(左曹中郎)杨恽 。
霍禹被镇压后,张章、董忠、杨恽作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升官加爵 。董忠被封为“高昌侯”,赐千户,后因犯法被削户,只保留79户 。但董家从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孙董武先后继承位 。
在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剥免了封侯 。一直到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五月,在刘秀当了皇帝(光武帝)之后次年的“拨乱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复了爵位,董忠的曾孙、董武之子董永,承袭“高昌侯” 。
如此说来,董永在当年绝对是“有身份的人” 。至于其为何沦到“卖身葬父”的地步,有人分析或与其父亲爵位被剥夺、家庭突遭变故有关 。
董永是个“有身份的人”,这也为古人所认同 。如在山东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门楣上发现的一幅“董永故事”绘图中,董永便是戴进贤冠的形象 。《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
但有身份的董永与穷小子董永是同一人吗?并无直接的说法 。
董永是“浪漫青年”还是“道德楷模”?
汉代《孝子传》是其“卖身葬父”的最早版本
董永广为现代人熟悉,是因为其与七仙女之间的爱情传奇,董永因此在现代人眼里,是一个走了“桃花运”的浪漫青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考古发现和古代传说来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汉即已流传 。但董永的早期形象并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孝子”,在当时已作为公民“道德楷模”,为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所赞扬和推崇 。
汉人刘向《孝子传》中说得更细节化:“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 。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 。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
这就是董永“卖身葬父”一说的最早版本 。刘向的《孝子传》已佚失,如今人们所见有关董永的文字,都是《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作品转引后保留下来的 。有人怀疑《孝子传》是后人托名刘向的伪作 。但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在汉代画像石上已出现“孝子董永”的形象 。
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发现的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画像石中,刻绘了17幅“孝子传图”,其中后壁便有“董永事亲”图:画面上有一辆独轮车,即所谓“鹿车” 。老者手持鸠杖,坐在独轮车上,车上有盛食器皿,独轮车停放在大树荫凉之下 。一年轻农民手持农具,扭头望着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