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渭水之盟的故事传颂万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多少皇帝借鉴的典范 。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而是杀了身为太子的哥哥之后,逼着他的父皇传位于他的 。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引起了外族突厥的侵犯 。唐太宗渭水之盟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一个传颂万世的事迹 。
李世民画像
在玄武门事变之后,唐王朝权力更迭,朝廷动荡不安,李世民在这样的局面下登基 。而外族突厥在得知唐朝政权的变幻后,认为正是可趁之机,于是发兵十余万人,进攻唐朝,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此时的唐王朝正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 。
在内,权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在李世民手中,朝中质疑李世民登基的还大有人在;在外,二十万突厥人兵临城下,势不可挡,甚至已经到达武功,对首都长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唐太宗想到了疑兵之计 。
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李世民不得已只能亲自率领着自己的一众谋士将领前去渭水 。在渭水边,李世民故布疑兵,让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看到了唐军盛大的人数和军容 。颉利可汗害怕了,最后就于渭水桥上,两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并且立下了白马之盟 。回到家乡的颉利可汗还向唐王朝进贡了许多马匹和羊 。
在唐王朝完全不占优势的状况下,李世民通过疑兵之计安然退兵,这让对他的质疑声减少了许多 。而唐太宗渭水之盟也成为了军事上常常被人说起的典故 。
渭水之盟的故事
渭水之盟的故事是发生在唐朝初年唐太宗身上的一个军事事件 。在这个故事中,唐太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量,成功地在式微的状况下逼退了兵力远远胜于他的突厥 。让我们通过渭水之盟的故事来领略一下唐太宗的英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太宗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自己的太子长兄,并且逼李渊立他为太子,交出了军政大权,最后甚至还退位给李世民 。在这种状况下,唐王朝内部的混乱和权力更迭的变幻让突厥抓住了时机,发动了数十万士兵前来攻打唐王朝 。
而此时的唐王朝正处于动荡之际,李世民需要拔除李建成等人的势力,还要应付那些迂腐的学士对自己皇位的质疑 。除此之外,长安城内的兵力十分少 。而突厥向来以英勇善战出名,他们的部队势如破竹,一路来到长安城边的武功,驻扎在渭水岸边,对唐朝的都城长安虎视眈眈 。
此时的李世民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所以并不能与突厥硬碰硬 。他最后只能使用疑兵之计,让突厥可汗看到自己军队旌旗摇动,军容整齐,还以为唐朝有很多士兵 。突厥可汗害怕之下,决定退兵签协议 。最后在渭水的桥上,双方人马会面,签订了两国友好的协议,并且结下了白马之盟 。突厥退兵之后,唐朝迅速抓住时机恢复生机,休养生息,在多年之后打败突厥 。
这就是渭水之盟的故事 。
渭水之盟的评价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对渭水之盟的评价一直都是很高的 。那么渭水之盟到底是怎样一个事件呢?为什么它会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这个事件的主要人物又有哪些呢?
【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渭水之盟的故事传颂万世】图片来源于网络
渭水之盟是唐朝初年时期,突厥大肆进犯中原 。而此时的长安兵力空虚,并且朝政动荡,正是内忧之际,再加上突厥兵临城下 。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国家又开始动荡不安,倘若唐朝不奋起反抗,突厥可汗就会成为下一个拓跋道 。
唐太宗在这种状况下,设下疑兵,恐吓了突厥的可汗 。而颉利可汗在看到李世民布下的兵力后,误以为唐朝有很多士兵,害怕之下,答应与唐朝签订互不侵犯的协议 。签订协议之后,颉利可汗带着突厥的士兵退出了唐朝的疆域 。而唐王朝在李世民的计谋下,保住了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