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乱如麻下一句 心乱如麻的意思 如麻的意思


心乱如麻下一句 心乱如麻的意思 如麻的意思

文章插图
庄子在《秋水》中曾说过:“井蛙之不可语以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之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之不可语以道者,束于教也 。”这说明人生必须要受三种限制,也就是荀子这里所谓的“蔽” 。
“蔽”者,蔽于假象而不见真理之谓也 。
【心乱如麻下一句 心乱如麻的意思 如麻的意思】井中的青蛙,你告诉它大海是什么情形,它一定是不能领会,因为它被它那生活环境的井洞,即所谓“墟”,限制死了 。
面对一个只在夏季生活的昆虫,你也不必告诉它冰是怎么样的东西了,因为它被它生活的季节,即所谓“时”,也限制死了 。
“墟”,代表空间限制;“时”,代表时间限制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每个人都不能免的,是每个人都必须承认的 。
可是庄子讲到的另外一种限制,即所谓“曲士不可语以道者,束于教也”的知识限制,我们就不大容易接受了 。
通常来说,知识代表“光明”,代表“道路”,不能是“限制”,不能是“蔽” 。其实也是蔽 。“曲士”,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专家”,荀子在《天论》中称之为“愚者” 。
当然,荀子在《天论》中所指的那些愚者如慎子、老子、墨子、宋子,比今天的专家实又不知高明出多少倍,但是,荀子还是把他们当愚者来看 。
知识是可以限制人的,是可以成为一种“蔽”的 。这就是荀子在本篇所谓“蔽于一曲而失正求”的意思 。“失正求”,就是使人不见真理之全的意思 。
荀子讲到的“蔽”就不止庄子所说的这三种 。他说:“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 。”
凡一切人都会蔽于其所欲而不知其欲之可恶,蔽于其恶而不知其所欲之可恶,蔽于其始而不知其终,蔽于其终而不知其始,蔽于其远而不知其近,蔽于其近而不知其远,蔽于其博而不知其浅,蔽于其浅而不知其博,蔽于古而不知今,蔽于今而不知古 。
所以,荀子说:“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这是人人都少不了的,所以他又说:“此心术之公患也” 。
人在“蔽”中不见真理 。
古代君主们的“蔽”,如桀蔽于妹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逄 。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 。“蔽”的结果便是国亡身死 。
相反的,商汤能专用伊尹,使自己不受蔽而常见真理;文王能专用吕望,使自己不受蔽而常见真理 。所以他们能代桀纣而有天下 。
人臣中也是有蔽的,如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贤相戴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贤兄申生 。结果,他们自己也都自陷于危辱灭亡了 。
相反的,鲍叔牙一无所蔽,所以他能推荐管仲,结果他在齐国所得到的功名福利与管仲是一样的;召公和吕望也是一无所蔽,所以他们能够与周公同事交好,结果他们的名利福禄也是与周公一样的 。
政治人物是有蔽的,学术人物也是不能免于蔽的 。如墨翟蔽于实用的价值,而不能知礼文音乐等的价值;宋荣子就为情欲寡的观念所蔽,而不知求得满足情欲之正道;慎到蔽于法律的作用,而不知道德的作用;申不害蔽于运用外在形势以取利的价值,而不知运用内在道德智慧以成事的价值;惠施蔽于言辞诡辩的价值,而不知真理之实的价值;庄子蔽于自然的价值,而不知人为的价值 。
凡有蔽都是不能见真理,要见真理就必须解除这些“蔽” 。
可是要解除这些蔽就应该知道蔽的性质 。
蔽的性质是什么呢?凡蔽都是一种特殊的对象,一种可以陷溺人心的特殊对象 。它怎样陷溺人心呢?
一、它能使人的心思陷于质实之中而归于呆滞 。因为,人把心思投注在一个对象上,就会因对象的质实而质实,因对象的滞呆而滞呆 。普遍所谓“死心眼儿”,就是从此而“死”的 。
二、对象不仅质实呆滞,也是纷乱而杂多的 。所以,人心陷于对象之中第二种必然的毛病,就是跟着对象的纷乱杂多而纷乱杂多 。普通所谓“心乱如麻”便是这种毛病的最好形容词 。
三、对象不仅质实而呆滞,纷乱而杂多的,而且也是流迁变动的、“瞬息万变”的 。人的心是投注在这瞬息万变地流迁变动的对象上,自然也就跟着对象而瞬息万变地流迁变动了 。古人说:“人心惟危”,“危”,就指这流迁变动而言的 。
人的心思在这质实而滞呆、纷乱而杂多、流迁而变动之中想要“见真理”,也是荀子所谓的“知道”,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其全在“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