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男性功能,各地民风民俗的资料( 四 )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
[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 4 万两黄金 。其次,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 。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 。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4、维吾尔族
[民族简介]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共有7 2 1 4 4 3 1 人 。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 。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 8 4 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宗教节日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闻名遐迩的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意为《十二部大曲》)是他们的艺术精华 。群众喜闻乐见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