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王孙争蹴鞠,仕女赌金釵,直吃得醉顏桃杏色”,再现了风和日丽时王孙仕女蹴鞠嬉戏的欢愉场景 。
需特别指出的是,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尽管蹴鞠仍有为数不少的王孙豪贵参与,但在上层社会中最为盛行的乃是其游牧民族的骑射、狩猎、摔跤等传统项目 。
缙绅中蹴鞠运动的繁盛程度已不复从前 。
明代受宫廷前后两次禁令的影响,上层对蹴鞠活动有所淡化 。《万历野获编补遗. 缙绅余技》中记载: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 。
尽管如此,其中喜好蹴鞠活动者亦是不少 。
如李开先,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少常寺卿等职,因得罪权臣严嵩而遭罢黜 。家中闲来无事,每日或按乐或与童子蹴毬或斗棋 。
清代崇尚满族骑射狩猎之风,上层社会中的蹴鞠活动鲜有反映 。
如邱尊谦以蹴鞠叙功,经常召诸少年箕踞而饮,蹴鞠为乐 。
康熙朝礼部侍郎顾汧在《过同年顏澹园寓观蹴鞠》中亦生动地描述了官绅家的蹴鞠表演活动:“由堵墙观者但愕胎,悄视无声心目悸观之” 。
官绅家普通的蹴鞠表演触发了众多观众的好奇与惊愕 。除蹴鞠艺人技艺精湛外,这也是观赏者少见多怪的表现,由此反映出官绅阶层中蹴鞠活动的稀疏与淡化 。
吴梅村在《南生鲁六真图歌并序》中记述道:“我笑此翁何太奇,弹琴蹴鞠皆能为” 。
由此观之,南生鲁对蹴鞠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
文章插图
缙绅阶层作为宫廷、民间两大蹴鞠群体间交流互动的传导机制,具有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二维复合的特征 。
其文化性格中,世俗与高雅共存,故能将二者不同的蹴鞠文化趣味加以中和,从而达成了传统蹴鞠文化中雅俗消长与互融的和谐状态 。
三:我国古代女子蹴鞠活动
唐代以前,迄今未见女子踢球的文字记载,这当然与“三从四德”等封建教条对妇女的禁锢有关 。
及至唐代,胡人风俗对大唐习气影响颇大,整个社会对妇女的心态比较开放 。
加之道教、佛教的盛行,使儒学丧失一统天下的领导地位,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相对减弱 。
另外,一些突厥人迁居长安,女子喜爱蹴鞠 。
从现今的眼光来看,汉代其实也已出现了女子参与蹴鞠运动的现象,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颇为新奇的创举 。
如河南南阳市出土的汉画像石《伎人图》中所表现的男子踢球表演,多是英武矫健的姿态 。
而女子蹴鞠则呈现婀娜多姿,类似于舞蹈的形式,用意为突出表现人体的健美姿态 。
元朝是以游牧狩猎为生的蒙古族,其民俗风尚与汉人有很大的差异 。
就女子的社会地位与前朝相较,元代妇女所受的束缚相对而言少得多,这也使得女子蹴鞠发展趋盛,不仅运动形式上多了创造性,亦进一步增强了女子蹴鞠的娱乐性 。
如果说唐代因胡汉相混的血统,妇女地位才得以大幅的提高,自然在更大的程度和范围内推进妇女的解放 。
蒙古女子的豪爽、开朗的性格,以及高度的社会参与意识,均有打破两宋时代束缚在女子身上的种种礼教观念 。
因此元代女子能够广泛地参与蹴鞠等社会上的各项体育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
明代画家杜菫所绘的《蹴鞠》图中3个高髻盛装的贵族妇女,蹴鞠于花木葱茏的庭院中,身旁有婢女侍立,可见在明代贵族妇女的娱乐活动中,蹴鞠占有一定的地位 。
【蹴鞠这一项运动起源于何时?只流行于平民阶层?】而明末《美人踢球》诗:“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两位富家女子在春风送暖的二月天里踢球玩耍,缠足小脚跑几个来回累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
明清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衰落期,在女子蹴鞠这片领域中亦然 。
明朝时由于女子蹴鞠已明显转向以蹴鞠表演为主流,民间妇女以蹴鞠为乐的场景已较少有 。
文章插图
张岱《陶安梦忆》之《扬州清明》中记载:“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越,劈阮弹箏” 。
记述的是清明节日的情况,往昔生活上蹴鞠之乐于明代文献中已少见 。
到了清代,女子蹴鞠运动进一步地走向了衰亡,其中蹴鞠艺人的消逝更是迅速,反而剩下少数民间妇女偶尔从事蹴鞠运动 。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篇《小翠》,描写了一个狐妖为了报恩,将女儿小翠嫁给一个痴呆公子,小翠只能刺布为圆,蹴鞠为戏 。排遣闺中的寂寞无聊,这也是清时零星的女子蹴鞠记载了 。
- 揭秘清朝嘉庆年间连遭搞笑刺杀
- 中秋送礼送这些好 送礼送啥好
- 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难道真是这样
- 送长辈这些茶叶好 送礼送什么茶叶好
- 送小礼品送这些好 小礼品送什么好
- 送好送这些 礼物送什么礼物好
- 家里老人生日送这些好 老人生日送什么礼物好
- 波密这条江河叫什么 波密县的河流是什么河
- 人参果怎么吃图解 吃人参果的禁忌 人参果怎么吃 人参果居然还可以这样吃
- 这一窝小拉布拉多真是智商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