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三次攻楚的结果如何?

周昭王在位之时,横征暴敛,对各诸侯国大垏勒索,诸侯也开始渐生叛心 。当周天下与中原各诸侯之间出现矛盾之时,楚国也开始走上了反叛之路,时间一长,周朝与楚国的关系不仅降至冰点,而且开始拔刀相向,相互攻伐 。
网络配图
从《吕氏春秋》、《史记》、《竹书纪年》等有关史书的字字片语中,却仍然可以较为清晰地还原当时周王朝大举用兵楚国,甚至是欲置楚国于死地的三次剧烈的战争场景 。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这次,一般认为其时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 。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 。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兕,古代犀牛一类动物 。《左传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 。
【周昭王三次攻楚的结果如何?】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 。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
网络配图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此年,据鲁纪年推算,当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 。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周昭王死因,《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 。
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这里说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 。屈原在《天问》中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兴,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
网络配图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