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常常为了选太子伤透脑筋,他们对自己的儿子挑三拣四,总觉得不合心意 。那么,历代帝王对太子人选有着怎样的期望?中国古代帝王如何选择接班人的?
立嗣中的计较:1.重要的是政才
帝王夺取天下好比摘人参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于是大家都想方设法捷足先登,争取优先权 。
得了天下,做了皇上,就好比人参果到口 。可是这果子不仅可口、长寿,而且今生今世吃也吃不完,它可供子嗣世代享受,以至无穷 。如此说来,人生易
网络配图
老而人参果不老,打天下的帝王君主不可能长命不衰,那么这使帝王享用不尽的王位就得传给后代儿孙 。可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儿孙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个,到底传给谁,这一点不同帝王各有标准,但最要紧的,一是要传给自己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人,二是要传给有能力保住这位子的人 。为此,帝王们为这传位问题同样需要运筹算计 。
人世间有各色人等,而各色人等又各有各的才干 。才能分为多种,或有文韬,或有武略,然而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作为皇位继承人,那选择的标准恐怕主要是政才 。
比如魏武帝曹操,起初最爱小儿子曹冲 。这曹冲也确实聪颖早慧,他7岁用船称象,语惊四座 。9岁时巧用计谋,救了御马官一条性命,也史上留名 。可惜神童早逝,这使父亲曹操大伤其心 。曹冲死后,魏武帝曾一度把立嗣之心转移到文才颇盛的曹植身上 。可这曹植终因缺乏“深自砥砺”的工夫和“矫情自饰”的韬略,眼瞅着这太子宝座被哥哥曹丕不费吹灰之力给抢走了 。想来以曹操的聪明和机诈,不会识不破曹丕在自己面前玩弄的小小把戏,但曹操心里十分清楚,曹植虽然文才过人,可他的桀骜不驯和潇洒倜傥绝对守不住那众人觊觎的王位 。曹操从自己一生的政治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稳坐天下,必不可少的就是乔装打扮自己,要比别人做事更隐蔽,更多几个心眼,这是曹操对儿子的政才要求 。而曹丕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常对曹操不立曹植大发感慨,殊不知曹操掌握的是政治家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他不需要文人的理解 。
网络配图
与曹操立嗣选择的坚定明确相比,汉高祖刘邦实在有点相形见绌 。嫡长子刘盈的软弱儒文,刘邦比谁看得都清楚,作为一个创业皇帝,他本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接班人,所以他打心里喜欢与他性格相同的赵王如意,而不喜欢曾一度打算废掉的太子刘盈 。但由于他的态度不如曹操明确,手段也不如曹操强硬,再加上吕后竭尽全力阻挠,致使刘邦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这一问题处理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常常使后人不禁扼腕叹息 。试设想,如果当初刘邦当机立断改立赵王如意,疏远外戚吕氏,那后来吕后的肆意专权和吕氏的篡权作乱还会发生吗?可是历史没办法假设,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 。
这中间吕太后听从张良的主意请来“商山四皓”,为阻止刘邦改立太子起了最后的决定性作用 。故事颇有意思,一并叙述于此 。吕后对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既清楚又担心,但却不知怎么办才好 。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向吕后建议,说:“张良很有谋略,皇上又很信任他,不如求他想想办法 。”张良是很了解刘邦的人,他知道此事已在刘邦心中酝酿了很久,仅靠口舌争辩是不可能使刘邦改变主意的,因此他就建议吕后去请“商山四皓” 。
网络配图
因为此时天下已经平定,于安邦治国有用的人才大都被刘邦起用,只有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由于刘邦对人轻慢无礼,一气之下逃入商山,发誓终身不做汉臣 。此时如果能请他们四位出山,明确站在太子刘盈一边,那么刘邦就一定会取消改立太子的念头 。吕后听了张良的话,就派人厚礼卑辞去请四皓 。汉十二年,刘邦打败英布回到京城,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改立太子的念头也越发坚定 。
- 康熙的格格多短命之谜:康熙皇帝有几个女儿
- 汉代已有皇帝给官员发年终奖先例抵得上全年工资
- 9岁孩子被皇帝赐死,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至今让人感慨万千
- 清代名臣被人拜为河神,死后皇帝亲自为他写祭文
- 唐朝第一位女皇帝:裸刑凌辱下场凄惨
- 天一热皇帝就开始检讨古人如何应对38度高温
- 奇葩的古代帝王选妃标准口味简直太重!
- 宋朝京漂不辛苦!皇帝竟经常免公租房房租
- 马士基集装箱尺寸标准 集装箱尺寸标准尺寸
- 标准篮球场多少平方-标准篮球场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