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只因名字好,被慈禧钦点

中国是没有贵族的,至少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没有了 。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阶层慢慢消失之后,中国历史的贵族就跟着消失了 。这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度的出现 。事实上正是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
科举制让每个平民百姓都有一个上升通道,不可能在出现四世三公的家族垄断情况 。魏征丞相的儿子不可能再当丞相,张居正的儿子也没可能再当首辅 。
而西方没有科举制,平民百姓没有上升通道,贵族永远是贵族,即使窝囊废也拥有土地、人口,封王拜爵 。平民老百姓要想成为贵族,大概只有娶贵族的儿女,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
于是最行之有效的上升通道便是打仗,建功立业,这也是造成今天欧洲小国星罗密布的重要原因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不安分份子”发动战争,哪怕打下屁股大一块地盘,赶紧当国王,兄弟们也跟着当公爵、侯爵、伯爵……这样不就成为贵族了!
我们后来万般批评科举制度,却不得不承认一点的是,在古代中国再没有比科举制更公平、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了 。就像现在,我们一边骂高考,又一边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公平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100%正确完美无瑕的,科举制亦是如此 。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优点将消失殆尽,缺点会完全暴露出来,并且扩大 。
当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这时候的科举制确实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它甚至已经禁锢到社会的发展 。清政府没有魄力,一直拖到1904年日俄战争那年才正式废除了科举制 。如果在鸦片战争之后就迅速废除科举制,才有新式的人才选拔机制,或许中国将是另一番风貌 。
1904年就是清朝的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也是至隋唐以来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这是一次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次考试 。
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有很多新式学堂,清政府也会从这些新式学堂中选拔人才,但科举考试依然很重要,毕竟上千年来已深入人心 。
清廷对这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也很重视,由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御笔钦点状元 。这本来是该光绪皇帝做的事,不过你懂的,光绪皇帝正被软禁在瀛台 。
官员将科考前十名进士的卷子拿给慈禧太后,钦点状元 。慈禧文化水平不高,她当然不会看文章写的怎么样,她钦点状元的标准是看名字,看谁的名字顺眼就点谁 。
这下子可苦了一名姓朱的考生,慈禧一看姓朱怎么行,会不会是朱明王朝后裔,会不会反清复明?慈禧脑子里迅速掠过这些念头之后,立马就pass掉了 。
再看有名考生是广东籍人士,慈禧更是火冒三丈,她生平最恨康有为、孙中山这俩广东人 。于是这位广东籍考生遭到“连坐”,也被pass掉了 。
后来,慈禧太后终于看中一个顺眼的名字——刘春霖,春天的甘霖,中国正是困难时期如大旱一般,需要这“春天的甘霖” 。慈禧大笔一挥,就他了!
刘春霖
【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只因名字好,被慈禧钦点】就这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这一最重要的决定,被慈禧如此儿戏的一笔所终结 。
好在这位刘春霖也还不错,博学多才,对古文学、史学造诣颇深(能进前十的进士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后来在民国政府也当过大官 。伪满洲国成立时,伪满总理郑孝胥邀请刘春霖去当官,被他严正拒绝,说绝不能当汉奸 。
你会发现,那时候读四书五经的“老古董”们基本是不当汉奸的,当汉奸的都是那些读新学、留过洋的人,这倒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