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包拯查案能力不足曾用唾沫吐宋仁宗脸上

包拯不问情由 , 断定此人目无官长 , 贻误灾情 。不过 , 就算此人是有意戏弄 , 也罪不至死 。人家不过是说了一句玩笑话 , 却被包拯砍掉了脑袋 。
包拯在民间的口碑很好 , 名气很大 , 主要归功于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小说中的包拯头上有个月亮 , 是星宿转世 , 能够日审阳夜审阴 , 铲除奸佞 , 不畏权贵 , 故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可惜 , 历史不是小说 , 正史中的包青天刚正不阿确实不假 , 要说断案本领 , 着实不咋的 。
老百姓经常说包青天的官职是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 , 其实 , 包拯担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很短 , 不过一年多 , 宋朝也没有龙图阁大学士一职 , 老包曾经担任的是龙图阁直学士 , 在学士中属于第二等 。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期间 , 没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相助 , 更没有南侠展昭谋士公孙策 。这一年多 , 包拯政绩平平 , 正史当中不过一笔带过 。野史之中倒是流传下来几则故事 , 不过却多是包拯的一些糗事 。
网络配图
包拯执掌京城 , 执法严峻 , 一方面对权贵自然刚正不阿 , 可另一方面对百姓也毫不留情 , 只要触犯法律 , 一律公平对待 。这点 , 和寻常官员偏袒权贵不同 , 和一些士大夫偏向小民也不同 。应该说 , 包拯的这个态度更加理性 。只是 , 理性的包拯也有被感情挟持的时候 。一旦感情用事 , 以公平刚正自律的包拯也不免犯浑 。
有一次 , 京城某街道发生火灾 , 宋代开封繁华 , 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感受一二 。和唐代有严格的城市规划不同 , 宋都汴京的商业区和住宅区混杂在一起 , 并且 , 随着商业的繁盛 , 出现了许多店铺商贩占道现象 , 交通经常拥堵 。就算是天子出巡 , 经常也不得不多次停驻 , 等待百姓散开 。此时发生大火 , 一旦拥堵 , 后果不堪设想 。包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看到府尹大人都行动起来 , 各有关部门自然不敢懈怠 。宋代灭火有专门的灭火队伍——军巡捕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 京城中每隔四五百米 , 就会设立一个巡铺房 , 安排五个铺兵 。这些士兵主要的任务就是夜间巡查 , 看看各家各户有没有按时熄灯 , 消除火灾隐患 。一旦发现火灾 , 可以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 组织施救 。火灾现场 , 就有不少消防人员赶到 , 准备就近取水灭火 。
包拯到达现场 , 看到烈火熊熊 , 大火已经延及十多家房舍 , 很是焦虑 。这时候有个人跑来禀奏 , 请示府尹大人:“是到甜水巷取水呢 , 还是到苦水巷取水呢?”包拯一听大怒 , 在这样紧张的时刻 , 竟然还问这样糊涂的问题 。救火还分甜水苦水吗!包拯断定这个人是有意戏弄 , 下令将这个人当场砍头 。整个火场的官员百姓 , 没有一个不感到害怕 , 人人对包拯“畏服”不已 。
这则故事出自《独醒杂志》 , 作者为南宋学者曾敏行 , 杨万里曾经给此书作序 , 称赞此书:“其载之无谀笔也 。”对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 很是肯定 。不过 , 在记述这件事情的时候 , 曾敏行却包含个人情感 。在曾敏行看来 , 这个请示者是个“无赖子” , 一伙无聊青年聚在一起 , 想故意戏弄包拯 , 于是有这么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