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技术与兔疾病防治,家兔和野兔的区别

养兔技术与兔疾病防治,家兔和野兔的区别


在养殖兔子时需要做好选择优良种兔、合理使用种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兔群的比例、切断传染源并及时给兔舍进行消毒等工作 。一般在选择种兔时,要选择具有生产性能高、稳定的遗传性能等特点的种兔,不可选择有病的种兔 。
温馨提示:野兔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 , 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 ,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 , 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
一、养兔技术与兔疾病防治
1、养兔技术
(1)选择优良种兔
在选择种兔时,要选择具有生产性能高、稳定的遗传性能等特点的种兔,不可选择有病的种兔 。如果是外购种兔,要从质量好、信誉高的兔场来买进种兔 。如果是从自家的兔场选购种兔 , 要用优质的公兔和母兔来繁衍后代 , 选母兔时,要看它的产仔力、泌乳力和母性是否良好 。也可以从兔仔刚出生的时候 , 就留意一些个体大、生长发育快的兔仔,等它们长大后,便可以直接当做种兔 。

(2)合理使用种兔
在使用种兔的时候 , 需要分别给公兔、母兔建立繁殖卡片,要做到交配、产仔都有记录,避免近亲繁殖;而且需要严格控制种兔的初配年龄和体重,没有达到年龄和体重要求的兔子坚决不配种;在配种期,要适当的给公兔增加营养;一般可将青老年的母兔配给壮年公兔,而青老年的公兔可配壮年母兔,应避免老年母兔配老年公兔,也不可能用青年母兔配青年公兔 。
(3)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需要当做种兔的兔子,要注意它们的营养,精饲料和青饲料要合理搭配 , 而且饲料还要根据种兔生长期的不同来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做好兔舍的消毒、光照、防暑保暖等工作,避免让种兔患上疾病,从而造成兔群大面积的死亡;需要定期的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及时淘汰病兔 。

(4)兔群的比例需合理
种兔群中,应有青年、壮年和老年的种兔,繁殖力极其旺盛的青壮年母兔的比例要占多数;一般种兔的使用年限是3年 , 3年后若还在用同一只种兔,它们所产下的兔仔死亡率极高,而对于频密繁殖的兔场来说,种兔的使用年限还要更短一些;为保持种兔的高产稳产,所以12-30月龄的种兔应占主导地位,但不可让它们过早交配,过早交配不光会影响兔仔的质量,还会对种兔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
2、疾病防治
(1)切断传染源
因为兔场是一个生产场所,会跟外界有很多频繁的接触,这就加大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对于出入兔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能让这些人员随意的出入兔场 。若是要进入兔场 , 也应该在做好消毒工作之后再进入 。如果在检查兔群的时候,发现了病兔,应立即将病兔隔离,避免它把疾病传给其它的兔子 。

(2)做好消毒工作
平时需要定期对兔场、兔舍及笼具进行消毒工作,可用火焰消毒 , 也可以喷洒消毒液;还需要及时清理兔子的粪便以及剩余饲草、饲料,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性 ,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二、家兔和野兔的区别
1、体型的不同
家兔的体型比较大,体重一般在3.5公斤以上,还有一部分家兔的体重可达8公斤 。而野兔的体型要比家兔小一些,体重一般在2.5公斤以上,一部分野兔的体重能达到3.5公斤以上 , 但体重在4公斤以上的野兔就极少了 。
2、外观的不同
野兔的耳朵要比家兔的耳朵要长一些,身材也要比家兔小一些 , 但前肢与尾巴都比较长 。这些特征也能方便野兔在野外活动时可以逃跑,因为兔子处于食物链的底层 , 如果耳朵不够长,四肢不够发达便会成为其他动物的吃食 , 但是家兔就不用具备这些特点了 。
3、染色体的不同
野兔的染色体是24对,而家兔的染色体是22对 , 相差了2对 。
4、繁殖的不同
野兔每年可产一窝兔仔,年产兔仔4-8只 。而家兔经过了人工驯化后 , 已成为具有高繁殖性能的动物,它们的怀孕期是30天 , 每月可产兔仔6-10只 。
5、幼兔的不同
【养兔技术与兔疾病防治,家兔和野兔的区别】家兔刚出生的兔仔属于晚成性,它们出生时候全身裸露无毛,眼睛和耳朵未开,基本没有任何行动能力 。而且也无法自行调节体温,一般家兔的兔仔在15天左右才睁开眼睛,在20天左右时才可吃少量苜蓿草并随母兔外出活动 。而野兔刚出生的兔仔属于早成性,它们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有毛,眼睛能够看见,耳朵也可以听见,出生后的第3天便能走路,而且还能够自行进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