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又去远方


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又去远方

文章插图
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1不亦乐乎 。意思: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出自《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又去远方】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有朋自远方来,千山万水去相迎2拾画笔记成年人的世界里,迎客容易,送别亦容易 。但是,这或许只是表现得容易 。我始终认为,随着年岁渐长,亦愈发懂得感情的珍贵,只是许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迎客时候的心花怒放,送别时候的黯然神伤 。读文徵明《山庄客至图》,读到的是艺术家在当下生命体验中的一种仪式感,一种欢喜感,一种会心感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因人而美 。倡导着生命清净与诗意的文徵明,虽然吟哦着“不恨佳人难再得,缘知色相本来空”,却也在当下的生命体验中,见真见性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客至》 。春暖花开,群鸥归来,有朋自远方来,打扫花径,敞开蓬门,备上美酒佳肴 。杜甫的这首诗,如同一部日常美好生活的纪实短片,向我们展示了客人造访时的生活情趣 。中国文人特别重视与“客”相关的主题,有送别、迎客、相聚等不同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 。
相比“送别”,我们每个人更喜欢“迎客” 。梁实秋大概也说过:“你走,我不送你 。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 客人要来,心中欢喜无限,无论风风雨雨,主人恨不得迎客千里之外;而客人(朋友)要走,主人常常是依依不舍,面对客人(朋友)的背影,心中常常无限惆怅 。文徵明的《山庄客至图》所描写的正是“迎客”的生活图景 。文徵明以朴实的笔意,展现了山庄迎客的日常生活画面,他以会心万物的方式,“修辞”着自己的生命 。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
一、《山庄客至图》:迎客千里,山水相迎文徵明的《山庄客至图》以S型来组织画面结构,这是文徵明并不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一方面可能是围绕着“客至”主题的需要,对客人的到来,以此构图来呈现一种曲折和隔离感 。另一方面,也在于更好地表现山庄的宁静与幽深的氛围 。
文徵明的画和他的诗一样,显得很“浅” 。王夫之谈及文徵明的诗,评价道:“文徵仲轻秀,与相颉顽,而思致密赡……”这正是文徵明的可亲可敬之处 。这幅作品同样给人以“思致密赡”之感 。整幅作品并没有着重于对技巧的炫耀,山石的表现,极为的轻秀,稍稍皴染,即表现出大致的山体面貌,高山背后的远山,在淡墨的晕染中呈现出一片朦胧的一抹山痕 。近山则似有些突兀地放置在房屋后方,以云岚隔开,表现出一些距离感 。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局部1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局部2
甚至于山中那株山树,横生的姿态显得很刻意 。我们不必去计较这所谓的比例关系,也不必去在意文徵明在此所进行的对山、树的简化处理 。比之《溪亭客话图轴》、《古木寒泉图》,这幅《山庄客至图》显得稚嫩得多 。然而,文徵明更中意的是其在特定情绪中的生命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