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只见道士不见和尚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只见道士不见和尚

文章插图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1出自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 ,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 应写黄庭换白鹅” 。
译文:
镜湖水面如明镜 , 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 。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 , 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
贺知章:回乡的路 , 我一走就走了一生2作者:弯弯
文人写久客异乡 , 思念故里的感怀诗众多 , 唯有贺知章那首《回乡偶书》直击人心 , 于沧桑感喟处引发共鸣 , 于怅然若失里触动乡情 。
多少人在牙牙学语时 , 就会念“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多少人启蒙之初 , 就在背诵“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人往往是从离开家乡远行的那一刻 , 才有感伤情绪袭上心头的 。人又常常是离家日久 , 才对故乡魂牵梦萦的 。贺知章也不例外 。
自考中状元作别故土 , 开启官宦之路 , 到鬓发皆白 , 荣归故里 , 贺知章离乡五十载 。
思念从别离的那一天就已生根 。
贺知章也没想到 , 回乡的路 , 他竟走得那样漫长 , 一走就走了一生 。
赴京漂泊 , 仕途顺遂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 , 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 ,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 时年36岁的贺知章赴京赶考 , 初战告捷 , 一鸣惊人 , 顺利拿下当年第一位金榜状元 , 也是浙江省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
唐时科考难度不低 , 不知有多少读书人屡考屡败 , 久困科场 , 如常建、罗隐、赵嘏之流;又有多少人历经千淘万漉 , 吹尽狂沙 , 如钱起、韩愈、孟郊之流 。
贺知章何其幸运 ,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 , 突破层层重围 , 脱颖而出 , 挥舞胜利的旌旗 。
科举的顺利为他书写了人生新的开篇 。命运的走向 , 也有了巨大的转折 。
踏上赴京的路 , 去奔一个光明的前途 。贺知章离家的那天 , 还未预知 , 此次漂泊 , 竟是一生 。
他初授国子四门博士 , 后迁太常博士 。又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
开元二十六年(738) , 他升职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这一年 , 贺知章已八十高龄 。
做官顺到这个程度 , 已然是少数中的少数 。人们都说贺知章是大唐过得最幸福的诗人了 , 的确如此 。
相较同时代那批不得志的文人 , 贺知章是妥妥的幸运儿 , 他没有经历李白的失意 , 无法懂得杜甫的痛苦 , 更不知孟浩然的困顿 。
贺知章独特的生活和为官之道 , 让他即使身处漩涡中心 , 也得以保全自身 。
他并非少年奇才 , 入仕已年近不惑 , 但中年人的稳重和智慧于他又是优势 。
纵然官职低微 , 累年无功 , 长期在七八品的文职上籍籍无名 。可是现世安稳有时也是一件幸事 。
待唐玄宗继位 , 朝廷风波终止 , 大唐的开元盛世也为他的人生打开了新的可能 。
然而 , 贺老的传奇并不仅仅如此 , 还在于他实现理想抱负后 , 还能在功成名就之时全身而退 , 载誉而归 。
故乡隔山 , 世事茫茫赴京几十年 , 贺知章的仕途顺风顺水 。这一切源于他满腹才学 , 性情唯真 , 也得益于他善藏锋芒 , 懂得蛰伏 。
当然也离不开人生中两位贵人的相助 , 即大唐宰相陆象先和张说 。更重要的是他深得帝王的青眼有加 , 惜才垂爱 。
诸多因素相加 , 贺老的仕途之路走得四平八稳 。前半生即使没有连连升迁 , 却也足够如鱼得水 , 衣食无忧 。
在“伴君如伴虎”的年岁里 , 他靠着丰富的阅历 , 看清局势 , 洞明世事 , 人情练达 , 才以一己之力周旋在尔虞我诈的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