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

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 , 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 , 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 , 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 , 武氏这才再度入宫 。可是遍查唐史 , 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 , 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 , 按理说感业…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 , 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 , 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 , 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 , 武氏这才再度入宫 。可是遍查唐史 , 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 , 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 , 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尼 , 规模必定不小 , 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 ,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 。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则天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 。
网络配图
好做翻案文章的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 , 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 , 而是移居宫外别纳 , 被高宗金屋藏娇 , 蓄发如旧 ,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 , 将太宗葬于昭陵 , 丧事告一段落以后 , 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可避过 , 最晚在这年的年底 , 高宗便令武氏重入后宫 , 立为昭仪 。武氏入寺削发为尼的故事 , 不过是许敬宗为讨好高宗和武后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 。
他提出了几点理由 , 一是感业寺地址不明 , 武则天登基时未见感业寺尼众支持造势 , 也从未有过对寺内僧尼恩怨赏罚的记载 , 可见武则天事实上与感业寺无关 。二是太宗时宫中流行高髻 , 由削发长到梳高髻需要一两年时间 , “阴令长发”实难置信 。三是据载高宗时放出宫人均为年老色衰者 , 武则天当时只有26岁 , 当不在放出之列 , 且高宗为太子时既已“见而悦之” , 自不舍得让她削发为尼了 。
李树桐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 , 这一观点也流传甚广 , 剑桥隋唐史都记了一笔 , 但他显然把高宗放宫人和出先帝嫔妃给弄混了 。唐代妇女素好假髻 , 头发的长短不会成为武氏入宫的障碍 。而武氏再度入宫之后 , 十分忌讳曾为太宗嫔御之事 , 立后诏书里也自称先帝宫人 , 因此丝毫不提曾经入寺为尼 , 不愿再与感业寺有任何联系 , 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武氏曾入感业寺为尼一事载于两唐书、通鉴、《唐会要》等诸多史籍之中 , 自唐至今少有人怀疑 , 要凭借几条并不充分甚至理解错误的证据 , 推翻自古以来的定论 , 未免过于轻率了 。
李治性格优柔寡断 , 做事拖泥带水 , 且他本以仁孝出名 , 很难想象他刚一登位便有胆量收容父妾难免遭人物议 , 一面让武氏随例入寺以全己令誉 , 一面私下见面暗中关照 , 等风头过去再召入宫 , 这样不清不楚首鼠两端的折衷做法 , 倒是最符合李治的一向作风 。不是没有真情 , 但也不乏自私的盘算和顾虑 , 这便是我理解的李武之情了 。若干年后 , 他的孙子李隆基跟儿媳杨玉环遭遇激情 , 也采用了这个办法 , 让杨氏出家为道士再曲线入宫 , 也是有样学样 , 不让爷爷专美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