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为什么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有谋士帮忙出谋划策 。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可谓是为吴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在正史中,周瑜一直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堪称完美 。《三国志》中,陈寿也是对周瑜用了“英隽之才”、“王佐之才”、“文物韬略万人之英”等等这样极高的赞誉词语,而且周瑜高瞻远瞩,极富盛名、在军事上有勇有谋、胆略过人,个人性格上也是温文尔雅 。
周瑜出身士族,家里世代为官,而且还是位居要职 。周瑜从小就跟孙策认识,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 。孙策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周瑜就跟随着他,并且在需要物资钱财帮助的时候,周瑜总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
孙策不幸遇刺身亡之后,周瑜也是与张昭一起,不遗余力地辅佐孙权 。周瑜是一个高瞻远瞩很有慧眼的领袖,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名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就是一等一的功臣 。并且在《三国志》中记载,周瑜经常举荐贤才,在这一方面都可以和鲍叔牙相提并论 。

周瑜去世的时候,孙权痛哭流涕,并且感慨“公瑾这样的王佐之才,如今却短命死了,叫我以后该如何是好?”即使周瑜去世多年,孙权称帝依然没有忘记周瑜 。
孙权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周瑜,就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东吴的天下,是有周瑜的一半功劳的 。从君主对周瑜的惦念,以及话语里就可以知道周瑜对东吴的重要性 。
这样的周瑜跟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认识的那个心胸狭隘,临死前大喊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形象大不相符 。那么为什么在正史中意气风发、内外兼秀的周瑜,在后世却一直被人贬低?
我们知道,宋人开始兴盛了一个治史之风 。最终,朱熹的理学成功占据了上风,而朱熹的理念中就是帝蜀寇魏、尊刘贬曹 。
这样的一个理念代代相传,就在后世百姓脑海里形成了定局 。随后的朝代,史家也是多以朱熹的理念为准,对人物的善恶评价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最尴尬的就是东吴阵营,为了抬高刘的地位自然就会贬低孙权集团,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形象也自然会遭到贬低 。


【历史上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为什么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