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育雏鹌鹑的管理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育雏鹌鹑的管理

鹌鹑育雏湿度
雏鹑在l0日龄前 , 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以后调整为55%~60% 。
鹌鹑育雏的温度
刚刚破壳而出的雏鹑 , 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 , 对温度特别敏感,在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天内,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5天,死亡率可高达50% 。
雏鹑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 。小群宜高,大群宜低 。早春宜高,晚春宜低 。阴天宜高 , 晴天宜低 。夜间宜高 , 白天宜低 。刚出壳的雏鹑需置于37℃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 , 每2天可逐渐下降约l℃ 。

育雏人员可根据育雏的表现和行为,正确掌握所需温度 。温度适宜时雏鹑表现活泼,食欲良好 , 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稳 , 不时发出尖声 。温度过高时,雏鹑张口呼吸,抢水喝,喘气,张开翅膀,夏季还容易中暑 。温度过低时,雏鹑拥挤在热源附近 , 缩立-隅,不大活动,羽毛竖起,夜间睡眠不稳 , 闭眼尖叫,拥挤扎堆,围在外面的往往向中间挤,而在中间的又往往被压死 。温度过高、过低或停电 , 都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育雏鹌鹑的管理】鹌鹑育雏的通风管理
鹌鹑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大,因此 , 通风换气非常重要 。特别是育雏时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 , 室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危害雏鹑,影响雏鹑的正常生长,所以既要保证育雏温度,又要通风换气,使育雏笼内温度符合要求,空气新鲜 。
鹌鹑育雏的密度要求
密度指育雏笼单位面积所养雏鹑的数目 。密度过大时,饲养效果不好,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发育缓慢,生长发育不均匀,育雏成活率低,弱雏容易受伤压死 。密度过小 , 饲养效果虽好,但浪费设备,饲养成本相应提高,不经济 。密度与日龄和季节有关,一般日龄小时密度可大一些,冬季密度可大一些,夏季应小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