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这四位思想家,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
【春秋战国的这四位思想家,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