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究竟是不是自焚而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倘若能够证实建文帝确实在建文四年自焚而死,那么《致身录》与《从亡随笔》毫无疑问是伪书 。但是,迄今为止难以证实这一点,就连钱谦益自己写的《建文年谱序》,也不认为建文帝自焚而死 。
《致身录》与《从亡随笔》记载建文帝逃亡生涯,是第一手的野史资料 。关于它们的真伪,历来有争议,而“伪书”说颇占上风,却难以服人 。
网络配图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发动军事政变的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自焚而死,有的说出宫逃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为利益攸关方的朱棣,公开宣称,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否则的话,他的取而代之就缺乏合法性 。其实他内心深处并不相信建文帝自焚而死,怀疑他出宫逃亡,暗中派遣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以寻访张邋遢(张三丰)为幌子,四出侦查建文帝踪迹,前后达四十年之久 。张岱《石匮书·胡濙列传》写道:“时传建文崩,或云逊去,诸旧臣多从建文去者 。
文皇(即明成祖朱棣)益疑,遣胡濙巡天下,名访张邋遢,又名搜书,遍行郡县察人心 。又传建文在滇南,濙以故在楚湖南久 。(永乐)二十一年还朝 。会文皇驻宣府,濙驰夜上谒 。
文皇已就寝,闻濙至,披衣急起召入,劳濙赐坐与语,濙言不足虑也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文皇分遣内臣郑和辈浮海下西洋 。至是,文皇疑始释 。”朱棣如果真的相信建文帝自焚而死,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呢?明清史专家孟森《建文逊国考》说:“果如横云所言,成祖命中使(宦官)出其尸于火,验明的系建文,始以礼葬,则何必疑于人言,分遣胡濙、郑和辈海内海外,遍行大索二十余年之久?”逻辑严谨的反问直刺朱棣内心深处,公开宣称建文帝自焚而死是为了夺取帝位,暗中侦查他的下落是为了防止他东山再起 。
即使建文帝的子孙后代也不相信建文帝自焚而死,明神宗朱翊钧就是一例 。万历二年十月十七日,他向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了思虑已久的问题:“闻建文帝当时逃逸,果否?”张居正如实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 。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 。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 。
网络配图
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 。’乃验知为建文也 。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 。是年已七八十矣 。莫知其所终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段文字见于作为国史的《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要张居正把建文帝在云南驿站墙壁上的题诗抄写出来,全文如下:“沦落江湖四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建文帝逃亡之事,朝廷始终避讳,《明成祖实录》故意抹去了这段历史,所以张居正说“国史不载此事”,那么“先朝故老相传”的信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来自民间野史,首当其冲的就是《致身录》与《从亡随笔》 。建文帝的几首题壁诗都出于《从亡随笔》,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
明末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斩钉截铁地断定,《致身录》与《从亡随笔》是“伪书” 。他在《致身录考》中说:“万历中,吴中盛传《致身录》,称建文元年,彬(指史仲彬、史彬)以明经征入翰林为侍书 。壬午(建文四年)之事,从亡者三十二人(引者案:应为二十二人),而彬与焉 。彬后数访帝于滇于楚于蜀于浪穹,帝亦间行数至彬家 。诸从亡者氏名踪迹皆可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