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养哈士奇


人类构建起的都市高速运转,寄居其中的宠物们,生死很不起眼,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给宠物操办丧事,备极哀情 。关系在超级都市是奢侈品,情感陪伴也是,宠物的葬礼,终究是人类的情感仪式 。
送葬
北京这座居住着2154万人的超级城市里,至少有237万人喂养了宠物抚慰孤独 。伴随着城市快速呼吸,每年约有22万只宠物在这里死去 。
对这座超级大都市来说,这些寄居人类社会的动物的离世实在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 。但对于与这些动物朝夕相处的宠主,或偶遇它们离世一刻的人类来说,这件事却必须处理 。
找一处绿地埋葬,是一种简便又温柔的方式 。一位家住石景山区的男人今年四十多岁,几年前把两只活到十二岁去世的约克夏犬,埋在了住处单元楼门口正对的一棵树下,“这样想它们的时候也能看得见” 。他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把这两只“小不点”视为己出,它们于他而言如同家人 。小狗去世后,男人宣称不准备再养新宠,至今已近三年 。
北京二环,三年前,两个刚工作的90后女生在鼓楼大街地铁站旁的公园花坛里,埋葬了一只通体白色、蓝色眼珠的幼猫 。往前二十几个小时,她们在胡同里偶遇这只从屋顶摔下的小猫 。当时它已浑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猫妈妈看着它哀嚎,无能为力 。两个女孩小心翼翼地用纸壳托起它,送到了几公里外的宠物医院救治 。在为这只萍水相逢的幼猫花费了一千多元医疗费后,医院给她们回拨了电话,告知小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救治,还是伤重离世了 。
最后,还有小猫的后事留待处理 。“你们打算送去火化,还是把它带走?”医院问接电话的女孩,告诉她们火化费用在600元上下 。加上前期垫付的医疗费用,花费已超出自身经济能力,她们只能先到宠物医院接回小猫的遗体 。
她们决定埋葬小猫 。公司附近的公园是不错的选择,那有一片正对着护城河的绿地,小猫在那里不会寂寞 。趁着夜色,她们覆上最后一抔土,在拱起的土包上放置了一棵多肉和几块石头 。
萍水相逢,她们尽力了 。并非所有人都能想到将宠物的遗体掩埋 。还有许多时候,宠物遗体最终归宿是各处街道、胡同里和住宅小区中的垃圾桶,有些用了垃圾袋包好,也有的毫不包裹,直接丢弃 。
这些朴素的处理方式,一般不会对宠物尸体进行处理和隔离措施,时常引发负面讨论 。2020年,北京一处小区翻新,物业公司挖出了一些猫狗残骸,埋葬得深浅不一,有业主把此事发到贴吧,引发了其他业主宠物处理缺乏无公害化处理的讨论 。2011年,北京东城区一位贾姓市民,把自家误食毒鼠药去世的家猫扔进小区垃圾桶,他的邻居得知此事后,表达了强烈不满,担心它携带病菌,把病传染给人 。
在宠物殡葬服务机构创始人李超的估算中,大约只有0.05%到1%的主人会将宠物火化 。能想起给“宠物殡葬”打电话的人少之又少 。一个男人拨通了宠物殡葬机构的电话 。陪伴全家生活多年的猫突然去世,他难过又慌乱,不知如何处置 。还在上小学的女儿问他:“爸爸,电视里说人能火化,猫猫能火化吗?”之后,男人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家机构,拨通电话 。
电话的另一边,是像于晓昀这样的宠物殡葬师 。他们多是轮流值班,保证24小时在线 。客人的来电有时会在凌晨两三点响起 。毕竟,和人一样,宠物的生死同样无常 。
在所有接听的电话里,听筒那头传来的第一声九成是哭声 。于晓昀在睡梦中接过一个电话,对方先是“喂”了一声,确认没有打错之后,开始不停哭泣 。那是个年轻的女声,于晓昀能感受到对方正尽所能拦住决堤的情感,试图说明来意 。最初的几分钟里,难以抑止的哭泣阻得她无法完整说全一个句子 。每说几个字,她都需要停顿一次,深吸一口气,为此她连说好几个“对不起” 。于晓昀只默默在电话这头听着,恰当时递一句,“别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