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五 )


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河南省安阳。当时中国南部借鉴了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但又鉴于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因而双羊尊成为了当地品味和选择的典型范例。
10、虎食人卣

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文章插图

《虎食人卣》遗失的国宝。《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收藏在法国,另一件收藏在日本。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较为著名。日本学者将其定名为“乳虎卣”。“卣”作为中国古代的礼器,它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代以虎作为该器物的表面纹饰,是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
中国学者将其称作为"虎食人卣",而日本学者则将其定名为"乳虎卣",定名的区别主要是因为中日学者对该器物表现的思想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学者认为人与虎不是共存的,只是其反应的社会意义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虎是东夷某方氏族的图腾,虎食人则表示把俘虏献给图腾神。持这种图腾说的认为,虎食人表示以虎神为图腾的人,受到虎神的保护。还有一种说法,这是虎神食恶鬼,意在驱邪求吉。而日本学者观点则认为"人与虎的关系和谐",且表现出天人合一及人物共处的意识。
11、潇湘卧游图

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文章插图

《潇湘卧游图》是南宋时期李姓画家为隐居禅僧云谷圆照而作的纸本墨笔山水画,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潇湘卧游图》该画中主要描绘了当时的潇湘奇景。作者以轻灵、淡雅的水墨风格在纸上作画,使用了将画面大片留白的画法。
《潇湘卧游图》存于日本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作者并非有名的画家,实际身份背景也不明确,但它为十二世纪末,从北宋迈入南宋,富有融合与转型意义的“潇湘”主题山水画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术史学者的重视。
潇湘是一个合称,具体指发源于中国湖南宁乡的潇水和发自广西兴安的湘水(或湘江)经衡阳、湘潭等地汇入洞庭湖流域,这里烟雨蒙蒙,景色轻灵别致,不异于人间仙境。
曾经拥有过《潇湘卧游图》者,为晚明的收藏家顾从义(1523-1588)。董其昌(1555-1636)在《潇湘卧游图》上的题跋指出,《潇湘卧游图》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所绘,和李公麟的"蜀江图"、"九歌图卷",以及顾恺之(约345-406)的"女史箴言"本来并称为顾从义家的四大名卷。
《潇湘卧游图》经陈所蕴、吴廷、清代高士奇而入乾隆之手。满清覆亡之前,《潇湘卧游图》流入日本,成为菊池惺堂(1868-1935)府中之宝。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惺堂于火中抢救出《潇湘卧游图》,于是画卷上留有一点火痕。此画卷入藏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具体经过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12、青铜鎏金佛塔

六骏|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珍稀文物
文章插图

中国遗失的国宝。《青铜鎏金佛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陈设,与故宫现存佛塔基本相似,真品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铜鎏金佛塔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这是为数不多的后世保存下来的鎏金器物,显得弥足珍贵。
《青铜鎏金佛塔》高约 2 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铸造艺术精湛。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造型。这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