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吴名臣,临危受命托孤,却一生无缘宰相

【他是东吴名臣,临危受命托孤,却一生无缘宰相】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而诸葛亮后来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让他名垂千古 。然而东吴政权也曾发生过类似刘备托孤这样的事件,并且东吴的这次托孤要比刘备白帝城托孤要早了许多年,因为这次托孤的人是孙策,接受托孤的人则是后来的东吴名臣张昭 。
孙策可以说是后来东吴政权的实际奠基者,他凭借者自己的人格魅力招揽一批人才并且通过战争兼并的方式短短几年就称为雄踞江东的诸侯了 。不过孙策还没有还得及巩固在江东的统治就被仇人的门客所行刺了,在孙策病危之时他将自己的弟弟托付给了张昭并且据《吴历》记载孙策还交待给张昭一句非比寻常的话 。
按照《吴历》的记载孙策在病危时曾交待张昭说道:“假如孙权不能胜任江东之主的位置张昭就可以取而代之,如果不能控制江东之地就带着孙氏一族离开江东回到中原 。从孙策和张昭的对话可以看出孙策对张昭的器重和信任绝不逊色于刘备对诸葛亮 。
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吴历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 吴书 张昭传》
那么为什么作为托孤大臣的张昭后来在孙权称帝后始终无缘丞相之位呢?同为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和诸葛亮的命运相差这么大?
有人说张昭对东吴的贡献没有诸葛亮对蜀国的贡献大,这个做法我时不认同的 。首先我们看孙策托孤于张昭的时候东吴是处在什么样的形势下 。我们说孙策在世时的江东地区是十分不稳定的,一方面孙策消灭江东诸军阀才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些军阀的残余势力对孙氏政权还是处于敌对或者仇恨的状态的 。另一方面孙权当时还不过是一个少年对于江东的群臣来说威信不足难以服众 。而张昭在江东正好是德高望重的人,有了张昭的表态支持其他人对于孙权继位也就不敢有意见 。
在孙权成年亲政以前东吴的内部政事可以说几乎全是有张昭处理,所以说张昭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临危受命并且成功的维持了政权内部的稳定 。
还有一种看法是张昭之所以后来没能当上吴国的丞相是因为在赤壁之战时他主张孙权投降曹操,这个看法我认为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曹操不仅占据了荆州还统一了北方及中原广大地区,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东吴几乎是很难和曹操抗衡的 。所以曹操在荆州训练水军准备南下时已经将东吴内部搞的人心惶惶了,当时东吴内部主张投降曹操的决不止张昭一人 。孙权如果要对这些主降的人都加以追究那恐怕江东的大臣就要被清理掉一半 。
事实上张昭难以出任吴国丞相的主要原因是孙权不喜欢张昭,史书记载张昭这个人仪表威严为人又刚烈耿直所以孙权每次和张昭谈话的时候都不敢口出妄言 。孙权称帝之后张昭经常直言劝谏,孙权曾多次和张昭发生争执而张昭对孙权却丝毫不让步 。有一次孙权和张昭发生争执气急之下甚至拔出了刀差点杀了张昭 。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举邦惮之 。《三国志 吴书 张昭传》
从张昭后来在吴国的表现来看他并非是一个贪图富贵眷念生死的人,所以说孙策当初看人还是很对的 。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可能也是为了顺应当时东吴一部分大臣的人心,而他后来无缘于吴国丞相之位主要的原因是他不受孙权的待见 。当时东吴的大臣都举荐张昭出任丞相,而孙权却违背众愿任命其他人为相并不是孙权怀疑张昭的能力和对东吴的忠心而是纯粹的不喜欢张昭这个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