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语》4:算命的理论基础

text":"古代相亲找对象 , 首先不是看长相 , 而是看生辰八字 。 拿到了双方的生辰八字 , 要找算卦的大师来看合不合 。 合的话才有继续谈下去的可能 。
所谓的生辰八字 , 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 。 每个按照干支法各是两个字 , 加起来就是八个字 。
那些算命的大师也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生辰八字来算一算未来的命运 。
最早在唐代的时候 , 不是现在的生辰八字 , 而是生辰六字 , 也就是所谓的三柱六字 。 当时的时柱还没有算在内 。
干支纪年 , 是一种六十进制的算法 。 像我们常见钟表上的分针、秒针都是六十进制 , 时针是十二进制或二十四进制 。 干支纪年法六十年完成一个循环 。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记录时间的一个重要方法 。 比如甲午海战 , 戊戌变法 , 庚子拳变 , 都是用这个来记时间的 。 但其实用它来对应于现在公历的某一年 , 这个不是很准确 。
因为干支纪年法是跨年的 , 从某一年的大年初一 , 一直到这一年的腊月三十 ,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干支年 。 至于它和公历所对应的年 , 这是相对模糊的说法 。
算卦上面的每年、每月的起始时间和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阴历阳历都不太一样 , 它是以每年的春分为开始 , 月也是从春分开始算 , 每过两个节气就往前进一月 。
在三柱六字的情况下 , 单独每柱都有60种可能 , 但合起来却并不是60的三次方 , 也就是20多万种可能 。
因为在月柱上 , 在月的这个循环上面 , 它不是按照60个一个大循环 , 而是按照60个月 , 也就是5年一个大循环 。
这样的话 , 在月份上 , 它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 。 理论上算出来的不同命运是 , 60×12×60 , 有4万多种可能性 。
这样的话 , 4万多种可能性到了宋朝的时候就不太够用了 , 当时人口相比唐初翻了好几倍 , 因而也就产生了如今的四柱八字 , 也就把时柱增加上去了 。
【《东言西语》4:算命的理论基础】因为一天有12个时辰 , 每5天就能完成一个循环 , 因而理论上它的不同的算法就有50多万种 , 是三柱六字的12倍 。
到了北宋末年 , 人口又增加了很多 。 50多万种的算法又不够用了 , 雷同性这时又提高了不少 。 因而这时候 , 邵雍的《邵子神数》出现了 , 对算命的一大改进就是引入了刻的概念 。
它把一个时辰分成八刻 , 一刻也就是现在的15分钟 。 这样的话算出的不同的命 , 又翻了7倍 , 达到了400多万种 , 这样全国命运完全相同的人 , 又回到两位数 。
等到了清朝中期 , 这套理论又不够用了 , 因为人口又翻了好几倍 ,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铁板神数 , 增加了父生肖、母生肖、兄弟姐妹个数三个先天数 。 这样的不同的命增加到了83亿 。
可惜它千算万算还是少算了一点 , 因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 , 计划生育政策来了 , 那些兄弟姐妹个数很多都为零了 。 这下理论值又少了90%以上 , 只剩下近6亿种 。
当然现在放开二胎三胎了 。 如果再算的话 , 这个理论值又会增加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