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独尊儒术起 , 中国的正统思想就只剩下儒家学派的崇古思想 。纪元后十一世纪 , 儒家思想中的理学一派 , 成为儒家思想的正统 。明朝正是理学兴盛的时代 。理学最大的流弊是嘴上说的和笔下写的 , 都是仁义道德 , 而行为上不能实践 , 以致满坑满谷的仁义道德 , 都成了专门外销给别人的出口货 。阳明学派针对这种流弊而生 。
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 , 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物 , 他的一生遭遇比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的朱熹 , 要复杂曲折得多 , 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 , 也比朱熹为高 。王守仁当过小官 , 下过诏狱 , 受到最屈辱的廷杖 。但也当过大官 , 统过大军 , 擒过叛王 , 扑灭过民变 , 最后被皇帝封为伯爵 。
王守仁于十六世纪初 , 当南京国防部的科长(南京兵部主事)时 , 因为竭力拯救被宦官诬陷的朋友 , 触怒了大宦官刘瑾 , 被逮下锦衣卫诏狱 , 打四十廷杖 , 然后贬窜到距首都航空距离1700公里外的龙场驿(贵州修文) , 担任驿站站长(驿丞) 。
龙场在当时是一个荒凉的地方 , 人迹罕至 , 王守仁的前途一片沮丧和绝望 。但就在那里 , 使他过去一直感到困扰的 , 理学家们何以言行不符的丑陋现象 , 豁然开朗地得到了解决方法 。
王守仁曾筑室阳明洞 , 研讨学问 , 人称阳明先生 。他的学说被称为阳明学说 , 包括下列两个主题:
1、致良知
2、知行合一
致 , 即实行 。良知 , 即心理上的自觉 。王守仁的要求是 , 既然知道这个道理 , 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 。实行这个道理 , 就是知行合一 。仅仅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 , 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 , 人性的败坏的主要原因在此 , 真正的知识离不开实践 。
自从十二世纪朱熹利用白鹿洞书院讲学 , 以传播理学思想 , 讲学即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 。讲学跟学校不同 , 讲学是公元前五世纪孔子式的(在西方 , 柏拉图也是采取这种方法 , 因而被称为柏拉图式的) , 纯以教师个人为主 , 没有肄业年限 , 也不限定授课的场所 。这种讲学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 , 可以避免对自己的理论建立严谨的课程 , 教师只是随时随地的 , 想到那里 , 讲到那里 。学生们固然可以追随教师数十年 , 但也可以只交谈几句话 , 即恍然大悟 , 满载而去 。
王守仁即用这种儒家学派的传统方法 , 传播他的学说 。当1519年 , 宁王朱宸濠在南昌(江西南昌)叛变时 , 王守仁正担任江西省南部军区司令官(南赣巡抚) , 他率领大军 , 迅雷不及掩耳地进攻南昌 , 把朱宸濠擒获 。
即令在如此军事倥偬之际 , 他仍然讲学不辍 , 从各地投奔他的学生 , 跟他的卫士一样 , 他走到哪里 , 学生们跟到哪里 。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 , 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 。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 , 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 。尤其当理学家发现这种指责大部分竟然都是真实时 , 更恼羞成怒 , 把王守仁形容为仅次于秦始皇的第二号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