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为何被谥为圣祖?

翻阅清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朝有皇帝的庙号中有三祖一宗 。
这三祖一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顺治帝)、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
网络配图

康熙帝,庙号圣祖
众所周知,凡是庙号中有祖字的帝王,均为开创王朝的帝王 。在大一统王朝中,一般也就最早的一两个皇帝有这种待遇(开国帝王向前追封的先人不算) 。如唐朝开国之君李渊庙号太祖(人们习惯称其谥号高祖),接着李渊后的李世民庙号太宗,此后的皇帝也均庙号为宗;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庙号太祖,其后赵光义庙号太宗,之后帝王均以宗为庙号;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庙号太祖,之后朱棣庙号成祖(原庙号太宗,嘉靖年间改为成祖),此后庙号均称宗 。太祖之后的皇帝一般庙号为太宗 。两汉、晋、隋、元也是大同小异 。
但是,清朝却不是这样 。清朝在太祖、太宗之后,有一个世祖;世祖之后还有一个圣祖 。
顺治庙号世祖,是在太宗之后称祖,属自古没有的行为 。那在顺治之后,康熙帝的庙号为什么又称祖呢?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顺治帝,庙号世祖,他的下落一直是个谜
康熙帝不但庙号为祖,而且是自古极其罕见的圣祖 。其原因大概如下:
1、清朝入关其实可以看做一个新的开始
网络配图

如果从关外清朝建立算起,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但如果从入关算起,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清朝未入关之前,虽试图与明朝分庭抗礼,但实际上顶多算是一个割据政权,对明朝还是有敬畏之心 。入关之后,清朝窃据神鼎,以正统自居,迅速扫灭明朝的抵抗势力,正式开启大一统王朝的的步伐 。入关之前的清朝虽然也称统治者为皇帝,但其实可以看做是地方诸侯或地方割据 。如果这样来看,入关后初期的皇帝庙号称祖,也是可以理解的 。何况,既然顺治帝的庙号已经开了先河,那康熙帝的庙号为何要墨守成规呢?定康熙庙号为圣祖,是理智的判断,也是一种大智慧 。
2、康熙帝早承大业,统一华夏,“虽曰守成,实同开创”
平定三藩,康熙打败吴三桂其实也有偶然性
康熙虽然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但他的父亲顺治帝留下的并非是一个大业已定的王朝,而是一个仅占有半壁江山、人心仍未归附的政权 。顺治在位时间短,仅18年,他是幼年登基,真正亲政的时间更短 。但康熙帝不同,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除鳌拜、削三藩、战沙俄、收台湾,迅速扩大并稳定清朝的统治版图;他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开创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时代——康乾盛世 。对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而言,康熙之功不亚于之前的三位皇帝之和 。历来史书对康熙评价都非常高,而且他崇儒重道,学识渊博 。名义上是继承父辈留下的基业,但实际上却有开辟之功,称其为祖也不为过 。
网络配图

3、圣祖之称,重点在圣
准噶尔的势力让康熙帝忧虑,他三次亲征葛尔丹封建社会早期的皇帝一般都称其谥号,但后来谥号逐渐变得太长,人们就用庙号来代称 。如汉朝刘彻,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但后人一般因谥号称其为汉武帝,很少有称汉世宗的 。康熙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与谥号不同,但二者其实互为表里 。古代认为谥号为圣的内涵是: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我认为,康熙虽然庙号圣祖,但因其功业,重点是在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