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水之战中,第一个死于仁义的人

【泓水之战中,第一个死于仁义的人】大家都知道有句话叫春秋无义战,可是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这是不得不提我们的主人公宋襄公 。
春秋一来五国轮番争霸,宋国就是其中一个,公元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因君位继承而引发内乱 。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 。同时,楚成王借齐国中衰、中原无霸的机会将势力渗入中原地区 。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制各诸侯国,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 。战争起因 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烈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同年秋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 。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以及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之君在盂会盟,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 。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在会场上遭到楚成王的突袭被擒 。楚成王挟之进攻宋都商丘,宋军坚守,数月未下 。不久,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楚成王于同年冬释放宋襄公 。
宋襄公回国后,不甘受楚之辱,亦未放弃争霸之心,不顾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的劝说,于公元前638年夏,联合卫国、许国、滕国三国进攻附楚的郑国 。楚成王为救郑率军攻宋 。宋襄公遂由郑撤回迎战 。
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 。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 。楚军渡河后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又请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混乱、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宋襄公又不允许,说:“不鼓不成列” 。直待楚军列阵完毕后方下令进攻 。由于楚军实力强大,经激战后,宋军大败 。宋襄公亲军全部被歼,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 。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但宋襄公并未认识自己的错误,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 。公元前637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
逸才要说仁义固然没有错不过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在自己劣势的情况下还对敌人行仁义之事就成为笑柄了 。雷锋同志说过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泓水之战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