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六 )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 , 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 。接近蒙古包时 , 就要轻骑慢行的 , 以免惊动畜群 , 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 , 如带入包内 , 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出蒙古包后 , 不要立即上车、上马 , 要走一段路 , 等主人回去了 , 再上车上马 。在包里作客 , 主人躬身端奶茶 , 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 。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 , 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 。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 。锅灶不许用脚踩碰 , 不能在火上烤脚 , 否则等于侮辱灶神 。蒙古包内 , 若有了病人 , 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 , 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 , 表示主人不能待客 , 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 , 一般进入腊月十五 , 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这一天 , 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 , 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 。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 , 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 , 开始除夕“乃日”(宴会) , 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 。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 。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
初一 , 开始拜年 , 首先要祭天 。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 , 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 , 手提银壶奶茶 , 端着奶食品 , 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 , 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 , 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 , 人畜平安 。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 。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 , 老人手捧哈达 , 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 , 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 , 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 , 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 , 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 , 三支歌 , 对出色的歌手 , 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 , 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 , 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
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 , 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 。用牛皮制成黑色 , 个别有紫色 , 挺拨 , 秀气 , 年青人多爱穿马靴 。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 , 靴子的邦 , 通常有图案 , 压花纹 , 里面有的衬皮 , 有的衬毡 , 靴身宽大 , 靴可套棉袜毡袜 。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 。这种袍子 , 宽大袖长 。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 , 领子较高 , 纽扣在右侧 。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 , 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 , 袍子的颜色 , 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 , 有的是布料 , 有的是绸缎 , 长有五米 , 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 , 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 , 男子 , 夏季多戴鸭舌帽 , 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 , 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 。蒙古族妇女的首饰 , 逢年过节 , 喜庆宴会 , 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 。装饰品种类很多 , 材料也因贫富不同 。比较讲究的 , 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
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 , 即肉食、奶食、粮食 。一日三餐 , 两稀一干 , 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 , 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 , 也是最喜爱的食品 。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 , 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 。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 , 也叫“羊背子” 。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 。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 , 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 , 且富有营养;奶酒 , 又叫蒙古酒 。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