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朝老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伴君如伴虎,晚节不保

张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所以他也就是乾隆帝的老师 。作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做官做到如此也算是实现“兼济天下”的梦想 。最可贵的一点是,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也是他为官50年,历三朝而不倒,最后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的原因 。然而,古人云:“伴君如伴虎 。”做到如此的张廷玉,最后竟然也难逃被皇帝治罪抄家的命运,而治罪的原因不仅仅是对皇帝不敬,更重要的是犯了中国古代庙堂之大忌——朋党 。
张廷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 。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 。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本人也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御试满文一等第一,自称“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 。
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终于成为了清朝的省部级官员——礼部尚书,更重要的是他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 。中国自古崇尚尊师重道,成为帝王师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大儒和士大夫无上的荣耀,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 。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 。”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习以为常 。
【清三朝老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伴君如伴虎,晚节不保】雍正五年,张廷玉生病在家,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近侍们吃惊 。雍正则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如此看来对其的器重,把他当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
张廷玉深知当官不易,因此一生谨小慎微,恪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在雍正十一年,他的长子张若霭曾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惊惧失措”,怕被政敌以此为借口诬告自己,便请求皇帝降低其子的名次,遂改为二甲一名 。
张廷玉年过花甲时,还要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 。等到第三任老板乾隆上台的那一年,张老干部已经64岁,《明史》也修完了,他认为自己辛苦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
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 。依照情理来看,一个76岁的德高望重,任劳任怨的老干部申请离退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早有明文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所谓“致仕”,就是退休 。即从法定年龄来看,古代高级干部的离退休年龄是70岁,他已经超过了6岁 。但另张廷玉吃惊的是,乾隆拒绝了 。
乾隆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
张廷玉没想到,他的这句触动了乾隆的逆鳞 。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 。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 。然而这仅仅是张廷玉错误的开始 。
随着张廷玉年龄增长,说话经常颠三倒四,乾隆也终于答应让他退休 。然而当时的朝中形成了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位顾命大臣为首的两派 。鄂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大学士史贻直,在乾隆面前进谗言,说张廷玉这个人不够忠诚,又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是雍正帝给予张廷玉的赏赐,张廷玉极为看重这个名誉,担心在他退休之后,乾隆听信诸如史贻的谗言撤销这个赏赐,便做出了第二个昏庸的决定:让乾隆写保证书,保证不更改雍正的遗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