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非物质遗产_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


17.妈祖信仰与习俗:妈祖被认为生活在十世纪的湄洲岛上 , 在营救海难幸存者时死去 。当地居民为她建造了一座寺庙并尊为女神 。对妈祖的信仰和纪念深深融入沿海华人及其子孙的生活 , 是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社区社会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 。
18.蒙古歌唱艺术呼麦:呼麦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 , 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独一无二歌唱艺术:一个歌手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 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 。呼麦传达着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的哲学思考 , 表达了追求和谐发展的理念 。
19.南音:南音源于唐 , 形成在宋 , 用闽南语演唱 , 在海内外闽南人中流传 。演唱形式与汉代“丝竹更相和 , 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 , 为右琵琶、三弦 , 左洞箫、二弦 , 执拍板者居中而歌 。南音植根于闽南地区的社会生活 , 丰富的歌曲和乐谱保留了古老的民间音乐和诗歌 , 并影响了歌剧、木偶剧和其他表演艺术传统 。
20.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建筑、图案等 。
21.中国的蚕桑和丝绸工艺:中国的蚕桑和丝绸工艺源远流长 。丝绸制造包括种桑、养蚕、放丝、制线以及设计和织造面料 。蚕的生命周期被视为代表人类的生、死和重生 , 蚕粪被喂给了池塘中的鱼 , 池塘里的泥浆给桑树施肥 , 叶子反过来喂蚕 。丝绸以衣服、被子、雨伞、扇子和鲜花等多种物质的形式点缀着日常生活 。
22.藏戏:藏戏是集民歌、舞蹈、评书、诵经、杂技、宗教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 讲述善恶报应的故事 。演出的核心是一出由一位演讲者讲述 , 歌手、舞者和杂技演员戴着各种形状和颜色的传统面具表演的戏剧 。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工艺:浙江龙泉以其青瓷和赋予其独特釉料的传统烧制技术而闻名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初具规模 , 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 , 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
24.制作宣纸的传统手工艺:宣纸由树皮和稻草经浸泡、洗涤、发酵、漂白、制浆、晒晒和切割等一百多个步骤手工制成 , 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 , 居文房四宝之首 , 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安徽省泾县独特的水质和温和的气候是制作宣纸工艺的两大关键因素 。
25.西安管打击乐(鼓乐):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 , 后融入了宫廷音乐 , 安史之乱时流入民间 , 至明、清时期形成 , 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 , 至今保持着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 以笛、笙、管 , 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为奏和打击乐器 。
26.粤剧:粤剧起源于广东和广西 , 其特点是弦乐和打击乐相结合 , 服饰精致 , 面部彩绘 。从历史史诗到日常生活描述 , 有着丰富的剧目 。2003年开始 , 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 , 藉以扩阔观众层面 , 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 。
27.羌年节:羌年(羌历年) , 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 , 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 , 是四川羌族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开始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节日 , 一般为3-5天 , 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羌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 。
28.中国木拱桥的传统设计与实践:木拱桥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和浙江 , 拱桥既是交通工具 , 也是当地居民交流的重要聚集地 。中国传统拱桥营造出的文化空间 , 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 , 由于快速的城市化、木材稀缺和可用建筑空间的缺乏已经威胁到它的传播和生存 。
29.黎族传统纺织技艺:纺、染、织、绣:海南省黎族妇女仅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对传统风格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 。这些图案记录了黎族文化的历史和传说 , 以及崇拜、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等 , 还区分了海南岛的五种主要口语方言 。黎族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