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非物质遗产_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


3.蒙古族长调民歌:“长歌”自13 世纪以来就已被记录在文学作品中 , 是蒙古族婚礼、新家落成、孩子的出生、小马驹的烙印和其他庆典活动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其特点是装饰丰富、假声、音域极其宽广和自由的作曲形式 。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社区广泛流传的各种木卡姆习俗的总称 , 包括歌曲、舞蹈、民间和古典音乐 , 具有内容、舞蹈、音乐风格和使用的乐器的多样性 , 可以独奏也可以分组演奏 。
2009年25项
5.中国篆刻艺术: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基石 。印章最初被用作权威的签名或标志 , 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 。设计师首先在纸上画出草图 , 然后用刀刻在石头上 。作为一种书画工具 , 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
6.中国刻版印刷技术:刻版印刷技术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 , 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 , 根据文字刻出阳文 , 接着在版上涂墨 , 铺纸 , 刷印 。现存最早的刻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 。今天许多印刷工坊仍在继续这种手工艺 。
7.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 , 更是一种广泛流传的艺术 。书法以其独特的中国形式 , 为欣赏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渠道 。它也是中国人民自豪和快乐的源泉 , 体现了中国知识和艺术遗产的重要方面 。
8.中国剪纸:剪纸在中国各地和各个民族中都存在 , 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流行艺术 , 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作为中国各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剪纸表达了其代表人物的道德准则、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 。它继续为情感提供一个出口 , 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复兴 。
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工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工艺今天主要用于传统风格的建筑和修复古代木结构建筑 , 木质构件采用榫接 , 灵活、抗震 , 体现了智慧和工艺的传承 , 已成为中国身份的核心视觉组成部分和亚洲建筑的重要代表 。
10.南京云锦织锦工艺:云锦是以丝绸、黄金和孔雀毛纱等精细材料制作纺织品 , 以织品如云般的绚丽而得名 , 曾用于制作龙袍、冠服等皇室服饰;时至今日 , 它仍被用于制作高档服装和纪念品 。该方法主要保存在中国东部的江苏省 。
11.端午节:端午节最早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 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划龙舟、佩戴香囊、挂菖蒲、洗香草澡、祭祀英雄(屈原)……端午节加强了家庭之间的联系 , 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12.中国朝鲜族农民舞蹈:这是一种流行在吉林和东北其他省份的朝鲜族的一种民间习俗 。民众节日期间聚集在田野或村庄 , 向土地之神献祭 , 以祭祀自然 , 祈求好运和丰收 。唢呐和长鼓是代表性乐器 , 舞蹈的灵感则来自于对农耕动作的模仿 。
13.格萨尔史诗传统:《格萨尔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 , 由神话、民间故事、民谣和谚语等组成 , 流传于中国西北部分藏族、蒙古族和土族等地区 , 有着歌唱、舞蹈、口述等多种形式和地区差异 , 能够赋予观众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延续感 。
14.侗族大歌:侗族人有“饭养身 , 歌养魂”的俗语 。侗族大歌多声部演唱 , 无需伴奏 , 无需领唱 , 民谣、儿歌、问候歌曲和模仿歌曲等多种曲目构成了一部侗族百科全书 , 讲述了历史、表达着爱情 , 提倡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 是侗族认同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 。
15.花儿: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 , 是流传在我国西北部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 , 用汉语演唱 ,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 , 每年还举行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 , 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
16.玛纳斯:中国的柯尔克孜族以自己是英雄玛纳斯的后裔而自豪 , 玛纳斯的生平和后代以他们口述传统中最著名的元素之一来庆祝:玛纳斯史诗 。演唱没有音乐伴奏 , 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和柯尔克孜族口述的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