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的传说-迁西由来( 四 )


63. 洪沟峪:该村建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 。此沟内原有一座古庙,又因该地荒芜,人称此地为荒沟寺 。建村后遂以此为名 。因每年雨季就有洪水暴发,后改名为洪沟峪 。是此洪沟峪吗?
64. 旧城:据查元时曾在此键大觉寺,寺外修院墙一周,像一小城 。后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明初,赵氏从山东大柳树迁此立庄 。后唐、王、郭三姓先后迁此居住 。建村后遂取村名为旧城 。
65. 北马蹄峪:此村建于清末 。因沟口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马蹄印,随借此去村名马蹄峪 。1982年4月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为北马蹄峪 。
66.石厂:清代末期,李氏从山东迁此居住,村南山上出大理石,过去曾有采石场 。修长城,景钟山,玄武山是都从这里采过石头 。借此去村名为石厂 。
67. 粳子峪:明初,王、李两姓迁至此地,王家占滩,李家占山 。因当时该地涝洼,宜种粳子,借此去村名为粳子峪 。
68. 牵马岭:清代初期王氏从北庄迁此立庄 。相传,康熙打猎至此,因山岭陡峭,不能骑马,只好牵马而过 。此后人称该岭为牵马岭 。应该村位于牵马岭下,借此取名为牵马岭 。
69. 夹河:明初燕王扫北时,胡氏从山东阳谷县迁此占立村庄 。宋氏也从保定迁此占地居住 。原有一小河沟从村中流过,因小河被夹在村中,故取名为夹河川 。后把小河沟改到村南,遂改名为夹河庄 。后又简称为夹河 。
70. 十八盘: 十八盘分上十八盘下十八盘两个村 。下十八盘:明代初期,张氏从山东大柳树迁此立庄 。村南有一山岭,岭上有一条十八道弯的小路,人称十八盘 。因该村位于十八盘岭下,故借此去村名十八盘 。明朝后期,该村之北又建一村,取名为上十八盘,故此村改名为下十八盘 。上十八盘:明代后期张氏从碾各庄迁此立庄 。因地势较高,并于村南的十八盘为邻,故取名为上十八盘 。
70. 董庄子:明代初期,董氏迁此立庄,以姓氏取名为董庄子 。
71渔户寨: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高氏由山西大槐树庄迁此定居 。因位于长河西岸,以捕鱼为生,故取村名为渔户寨 。
72. 高家窝子:该村建于清代顺治年间 。渔户寨的高氏曾在此搭窝铺居住,人称高家窝铺 。后该村名为高家窝子 。
73. 东水峪:明初建村 。因村边有一条小河常年流水 。以此取名为水峪 。
74. 路庄:建村于清初 。因陆氏居住于此,遂以姓氏取村名为陆庄 。现写成路庄 。夏青杨树:建村于清初 。该村与另外一村位于洒河东岸分南北居住 。因当时该地杨树颇多,又因该村居南,地势较低,故取村名为下青杨树 。
75. 吴庄:明永乐年间(公元1407年),吴氏从山东大柳树迁此立庄 。以姓氏取村名为吴庄 。
76大峪:该村建于明代 。因这里山高谷深,故取村名大峪 。
77. 西龙湾 。清代中期建村 。村西山脉连绵弯曲似龙状,又有小河随山曲流,借此去村名龙湾 。1982年4月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改名为西龙湾 。
78. 学房峪:明代建村 。因该村有一私塾(俗称私房),借此去村名学房峪 。
79. 安家峪:建村于明初 。话说:有个姑子出家到此,当地人为她修了一座姑子庵,这个姑子以此为家,在这生活了多年,死后就葬在此地 。借此取村名为安家峪 。
80. 毛庄:明代,毛氏迁此立庄,遂以姓氏取村名为毛庄 。
81. 白草洼:据查,该村建于清代康熙年间 。因当时村四周都是白草,故取名为白草坡,后改名为百草洼 。
82. 船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滦河发大水,难民坐着一只船漂游到此定居,遂取村名为船庄 。
83. 巴家峪:该地北面有一山,名为黄牛顶,相传南蛮子从此山挖走八个元宝 。后人在山下(即村北)修了一庙,故为八宝寺 。从此,人称八宝峪 。清代乾隆年间,王氏从丰润县大王庄迁此立庄 。建庄后被叫成了巴家峪 。
84.白堡店: 白堡店在地名汇编上不准确!内容如下:明代建村 。原有白氏在此开店,人称白家店 。后樊氏,唐氏迁此居住,均已失传 。清代,刘氏,马氏,孙氏,赵氏等迁此居住,仍沿用此名 。1982年划归兴城公社 。就这麽多,但没有明确标识白堡店的来历!确实是《迁西县地名资料汇编》的纰漏 。
85. 孟子岭 :据查,孟氏于清初迁此立庄 。因为村边有一小岭,冠以姓氏取村名孟子岭 。
86. 栗树湾子:据查,建村于清初 。因村子西靠山弯,东临河湾(洒河),村中又有大栗树,故借此去村名栗树湾子 。
87. 清代建村,该村北边有一马鞍山岭,岭上松林茂密,人称松鞍岭 。建村时,借此取名为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