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的寓意_天禄是什么( 三 )


当然西汉早、中期也有被称作“辟邪”的器座,最常见的是被雕作有翼神兽状的编钟座,但多以骆驼、马、及龙首作为原型,前两者头顶无角 。由此可知,从最初产生到定型,天禄、辟邪经历了由上述三种动物为原型的过渡后、又固定为以狮子原型的过程,形象最终在东汉陵墓石兽处才真正定型下来 。
天禄、辟邪从何而来?
关于这一问题,学界也多有讨论,目前基本形成三方面意见:西来说、本土说和中西融合说 。其中的西来说意见占据主流,如波斯、斯基泰等艺术中有翼狮的形象,并且作为天禄、辟邪原型的狮子,即是外来 。不过若考虑到有翼、带角等想象性元素,则无法忽视本土文化的影响 。
如前所述,以狮子作为翼兽原型的实物材料,自西汉晚期才出现,这和狮子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动物有关 。最早记载出现狮子的文献在战国,那时人们将它叫做“狻猊” 。如《穆天子传》卷一称:“柏夭曰:‘征鸟使翼,曰……,乌鸢、鶤鸡飞八百里 。名兽使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麋[走]二十里 。’”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又《尔雅·释兽》记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 。”郭璞也注:“即师子也,出西域 。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 。”
明确记录狮子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在东汉 。《后汉书》中多次提到,月氏、安息、疏勒等地向汉朝献狮子 。如《后汉书·班超传》:章帝建初四年(79年),“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 。”《后汉书·和帝纪》:和帝章和二年(88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 。”《后汉书·顺帝纪》:顺帝阳嘉二年(133年),“六月辛未,……疏勒国献师子、封牛 。”
至于翼兽、或者带角的神兽,在先秦本土文化中早已出现 。当然,翼兽中要排除鸟类,或鸟类与其他动物混合、杂糅的神兽,常见的是翼虎、翼龙等,它们就以本土传统动物为原型 。其羽翼形制可分作半月形和长条形两种类型,秦臻《汉代陵墓石兽研究》一书认为半月形羽翼的艺术源头来自中国青铜装饰与斯基泰艺术风格 。其实长条形羽翼也早在春秋时期的本土艺术中就已出现 。如一件传为山西太原出土、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子乍弄鸟尊,为春秋晚期青铜器,全器铸成凶猛的鸮,其翅膀为上下两重叠羽,每重各由五行较长的羽翼组成 。
子乍弄鸟尊(图版采自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第7卷《东周》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页,图版五四)
带角的神兽在先秦也常见,如青铜器上普遍的兽面纹,头顶就有角 。又如山东淄博市淄江花园辛店二号墓出土一件战国早期兽柄青铜豆,豆柄塑作立虎造型,虎首向右方扭转,两前肢向上半举支撑托盘,胸部前挺,身躯挺立 。立虎头顶一独角向后上扬,形状近似“L”形,与孙旗屯出土有翼独角兽的角形制相似 。
淄博市淄江花园辛店二号墓出土兽柄青铜豆(图版采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览2019年4月19—7月9日专题网页)
因此,虽然狮子是外来动物,但由于本土文化中的翼兽、角兽也在先秦已经出现,且其羽翼、角的形制可能对天禄、辟邪的影响更大,所以推测这两种神兽还是中西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
天禄、辟邪石兽背后的陵墓制度
汉代天禄、辟邪形象资料的种类、材质虽然较多,但其中以陵墓石兽的形制与影响力最具代表性 。虽然刻作这两种神兽形状的石兽到东汉才出现,但先秦时期已有陵墓石兽之雏形 。郦道元《水经注》描述过西周宣王时的名臣仲山甫墓前的石兽:“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 。”
【天禄的寓意_天禄是什么】陵寝制度在秦代发生变革,原先为先王设立的“寝”自都邑中的宗庙里分离、改设到帝王陵墓旁,并在陵墓附近设置“庙”作为祭祀场地 。到东汉,以明帝举行上陵礼为标志,陵寝的地位提升,宗庙的地位下降,以朝拜和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得以确立 。
而神道石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唐代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校注》载:“秦、汉以來,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 。”在墓园地面上放置石刻神兽,以起到保护墓主人的魂灵顺利升仙的信仰功能 。
文献中最早关于秦代陵墓地面石兽的记载,是关于秦始皇骊山陵墓的石麒麟,如《三辅黄图》中的记载 。《西京杂记》也提及此,描写得尤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