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载秦二世胡亥自杀前,曾向受赵高之命,前来逼死的阎乐提出过四个要求 。
然而,四个要求却全被阎乐驳回,之后,见胡亥还在磨蹭,阎乐麾兵进逼,胡亥再无退路,只得自杀,死时年仅23岁,在位也仅3年,不久,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历经短短二世就灭亡了 。
那么,作为皇帝,胡亥为什么最后被逼自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在帝国,秦朝为何二世即亡?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资治通鉴》,探究一下这个悲惨结局背后的那些不太为人觉察的细微原因 。
文章插图
胡亥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最奇葩的要数秦二世胡亥了,他的奇葩并非人们评价的孱弱、愚蠢、残暴,而是超乎寻常的另类,和极度缺乏的自知之明 。
可以说,胡亥就是一个出产于三秦大地的超级鸵鸟,永远把自己的头埋在沙里,置身美好的真空,或者制造美好的真空,让自己在无限美好的想像中死去 。
如果是一个寻常人,这样浑浑噩噩的自我作践,无非自己一世,与人无碍,或者至少不会害人 。但他是个皇帝,手掌生杀,脚踏天下,他这一鸵鸟,遭殃的是却是秦朝的江山,和无数因此而涂炭的黎民百姓 。
我们知道,前209年的夏天发生了一场并非有所预料的变故,华夏大地一言九鼎、至高无上的始皇帝,在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归途上遽然去世了,这虽然让习惯了有他发号施令的那些人一时不知所措,权力中的瞬间成沉入一种真空 。
文章插图
秦始皇
中国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越是措手不及的变故,越会有反常的结果,秦始皇越是去世得突然,事情的结果却越是不会按照他最初的想法和既定方针落实 。
是的,他最信任的丞相李斯和最倚重的太监赵高改变了他的安排,他们通过“沙丘矫诏”,推翻了秦始皇的既定安排,赐死了本来可以继位的扶苏,和对秦始皇和扶苏以及秦朝政权忠心耿耿的大将蒙恬 。
秦始皇虽然在世时没立太子,但这个有希望继承皇位的,那些文武百官、忠臣良将应该是知道一点的,或者说,秦始皇生前一定作过一些预安排,至少不会不同亲近重臣谈及的 。
而事情的极端吊诡处在于,赵高手指一挥、遗诏一改,就将胡亥这个玩主送上了龙椅,轻巧得让人不肯相信 。但政变毕竟成功了,而且确实是非常轻易就成功了 。
其实,政变之所以如此轻易的成功,有一个不易觉察的原因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秦始皇本身的好恶和矛盾 。
从秦始皇死前的一些安排来看,他对扶苏是又爱又恨的 。在有些人眼里,安排长子扶苏到北边监军,抵抗匈奴,这是锻炼儿子,功课安排,这是上位的预兆 。
文章插图
扶苏
然而,稍稍仔细阅读《资治通鉴》就会发现,扶苏去蒙恬军中监军的原因,是扶苏的言语惹恼了他的父亲,秦始皇坑儒,扶苏谏曰:
“诸生皆诵法孔子 。今上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
秦始皇闻听大怒:
“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
此时,为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11年,离他去世仅仅一年 。
这透露出什么信息?秦始皇厌弃扶苏 。
而仅仅数月之后,秦始皇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出巡,同行除李斯、赵高外,还有胡亥,《资治通鉴》记载说:
“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
一对比,很明了,秦始皇最爱胡亥 。
然而,这却是一种误解和错觉 。
父亲疼满崽,这是一种传统和习惯,否则就不会出巡都带着他了 。
既然出巡都带着胡亥,却几乎同时把扶苏安排到北方戍边,在朝廷内外,自然造成一个喜胡亥而厌扶苏的印象,这也自然成为了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和自以为是的舆论风向,尤其是在皇帝风烛残年、立储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 。
文章插图
李斯
这也是后来,赵高赐死的假诏书一来,扶苏连问都不问就立即自杀的原因,因为在扶苏的印象里,父亲是极度讨厌自己的,讨厌到不想让自己再活在这个世界上 。
连扶苏都这么认为,百官的感受还会有什么更大的不同么?虽然这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舆论 。
所以,赵高之所以敢矫诏、能成功,敢在秦始皇尸骨未寒之际出这样一个极易戳穿阴谋,利用的,正是这种舆论基础 。
- 秦明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初三网 秦明的性格特点 秦明人物性格
- 秦桧家的猫是如何把南宋临安闹的天翻地覆
- 秦观是如何让苏东坡接纳自己为弟子的?
- 秦始皇陵40年不敢挖内幕墓中竟有神秘地宫
- 仅次于秦始皇陵至今保存完整匈奴却恨之入骨
- 秦始皇是活人殉葬的始作俑者?为何要活人殉葬
- 最无厘头战争:东晋和前秦恶战只为争夺一和尚
- 秦始皇陵隐藏了什么秘密为何至今无人敢发掘
- 探秘秦陵八大谜团竟暗藏九层妖塔
- 此人是鬼谷门下弟子,身负六国相印,曾令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