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古诗 描写西湖的古诗大全300首

描写西湖的古诗1

描写西湖的古诗 描写西湖的古诗大全300首

文章插图
1、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3、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4、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 。
5、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6、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
7、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8、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
10、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
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二百多年后苏轼挑战一首,同样是千古名篇2提到写西湖的古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图,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在一天之内晴雨变换的风光 。
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 。后一首诗中,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此“遂成为西湖定评” 。
两首诗的背后,各有一则故事,一为理想,一为爱情,同样动人 。
一、白居易,一路走来一路看《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诗歌意译:从孤山寺出发,一路游览到贾公亭 。春天的钱塘湖,湖面清澈而宽广 。云朵低垂,仿佛将天空和湖水连到了一起 。
在堤岸上行走,前方的树梢头上,有几只黄莺在争鸣 。扭头看向另一边,一只春燕正在啄泥衔草,不知要去谁家屋檐下筑巢 。
湖畔沙地上的春花含苞待放,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必将惊艳整个钱塘湖,让游客们眼花缭乱 。一旁嫩绿的野草,也才刚刚长到马蹄的高度 。属于它们的好日子,才只是开了一个头 。
我最爱在湖东的岸边上行走,美丽的湖光山色,让人怎样都看不够 。尤其是那绿色的杨柳树阴背后,还有一座长长的白沙堤 。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是一篇完整的小游记 。在诗的开头,他先从远处的“孤山”和“贾亭”两个较远的景点写起,由西湖的外沿,慢慢地走出来 。
写完了山,再写水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湖上的天气,以及水势是如何地盛大和清澈,而是通过“云脚低”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
“云脚”为什么会“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我们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重重叠叠的白云,像棉花一样舒卷 。
大地上的湖面必须很宽广,才会让人看到“水天相接”的现象 。由于天与湖接连成一条线,所以天上的“云脚”就会“低”到了湖上 。
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是著名的浏览胜地,每一天都有文人前去游赏作诗 。所以白居易在这里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直接描写湖面上的情况,他主要是想写出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 。
于是,他继续在湖畔漫步,将所见到的一切自己认为可喜的景物,全部收入诗中 。
比如早春树梢上争鸣的黄莺,它们是以嗓音清脆,会唱歌出名的 。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你就知道春天来了 。再如南归的燕子正在准备筑巢 。给人带来一种“家”的温馨感觉 。
这样一来,这首诗里既有山、水、云的自然风景之美,又有鸟语 。那还缺什么呢?显然,缺的是花香 。于是,白居易马上低头去看湖畔的草丛 。
花儿在哪里呢?原来现在它们正含苞待放呢!白居易其实没有见到花开,他通过想象,预言这些含苞的花朵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万紫千红地盛放 。
让游客们看得如醉如痴,目光迷离 。这里写浅草,其实主要是为了和乱花形成对仗 。花还没开,草也是浅浅的 。写完了山、水、云、鸟语和花香的部分,还嫌不够 。
于是白居易又说:你以为钱塘湖的美景就仅仅是这样吗?我平时经常在湖东这一带散步,其实我最爱的是那绿杨树阴后面,长长的白沙堤 。
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 。白居易在杭州当官,后来也曾在附近一带修堤蓄水,替百姓干了一桩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