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乔的真实身份有可能只是周瑜的一个小妾?

小乔这个人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出场,但却成被描绘成了一个决定孙刘能否结盟、周瑜会否对抗曹操的关键性的人物 。
诸葛亮为了促使周瑜下定决心抗曹,故意提出将江东二乔献给曹操,可使江东避免刀兵之祸 。诸葛亮还将曹植《铜雀台赋》的全文在周瑜面前吟诵了一遍 。赋中出现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 。这使得周瑜怒不可遏,下定决定促成孙吴联盟一心抗曹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这个赤壁之战也可说是一场为一个女人而引发的战争了 。
不过,罗贯中在对小乔作了以上的介绍后,并未进一步对小乔的形象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小乔的故事嘎然而止 。就连周瑜死后诸葛亮柴桑吊孝,也不见小乔的身影 。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在《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小乔,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人物,作者一笔带过,并没有进一步展开对她的描绘 。不过,随着近年来电影和电视剧的广泛影响,小乔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关于小乔的故事也变得花样繁多,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不明就里 。
网络配图
但是,对照历史记载,我们却能发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历史上的小乔不仅不像现代电视剧、电影中那么的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就连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对于小乔的描述也出现了很多对历史真实的错误理解 。上面说到《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对历史真实的错误理解,那么,究竟有哪些历史真实是小说家弄错的呢?
作者首先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搞错了姓氏 。历史上的这个人物其实是姓桥,而不是小说中的乔,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应该叫做小桥 。这个记载出自陈寿的《三国志·周瑜传》及其注引《江表传》 。
第二个错误是小乔的身份 。在《三国演义》中,小乔是周瑜的妻子 。但是在历史上,小乔的身份却并非如此 。这里有个记载可以证明 。《三国志·周瑜传》中的原文是这样:“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 。”从陈寿使用的这个“纳”字分析,不是娶妻时使用的词汇,国人习惯的用词是“娶妻纳妾”,因此,小乔的身份极有可能只是周瑜的一个小妾 。
第三个错误犯得有点蹊跷,那就是小说中对于小乔父亲乔公的介绍 。《三国演义》中提到:小乔的父亲与曹操早年关系密切 。但是查遍历史资料都不见这方面的记载 。与曹操关系密切而且姓桥的人只有一个:桥玄 。这个桥玄在汉末非常有名,是曹操早年的伯乐之一 。不过,桥玄在公元183年就已经病故了 。因此,小说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后桥公还出现在甘露寺刘备招亲现场的故事,显然是作者的虚构了 。
小说中出现的最大的错误还在于对《铜雀台赋》的篡改 。小说中所说的这个《铜雀台赋》,其实在历史上叫做《登台赋》,该赋不长,一共126个字,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吟诵出来的《铜雀台赋》相比,这里并没有出现所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 。这个句子显然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情节的需要而特意加上去的 。此外,曹植的这篇《登台赋》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212年,而小说中诸葛亮在周瑜面前吟诵的时间是在公元208年 。此时曹植的作品尚未创作,又怎么会提前四年被诸葛亮给吟诵出来的?
网络配图
那么,这些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呢?追本溯源,这个问题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著名的《赤壁》,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的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这首诗说明了一种可能: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小乔与铜雀台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并将小乔、周瑜、曹操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 。到了宋代,苏轼在其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的句子,说明这时候小乔的形象在民间乃至文化界已经广为流传,变得家喻户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