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层面特征描述
层面特征主要是指波痕、雨痕、冰雹痕、晶体印痕、生物活动痕、冲刷面和侵蚀下切痕迹 。对层面特征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岩石的生成环境,判断地层的顶底 。
1)波痕:包括风成波痕和水成波痕 。描述时应将波痕的形状、大小、波高、波长、波痕指数、对称性详细记录下来,以判断波痕的形成条件,进而推断岩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 。由于岩心柱较小,观察波痕时,有时只能见到波痕的一部分,见不到完整的波痕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实事求是,见到多少描多少,切忌生搬硬套 。
2)雨痕:多为椭圆或圆形,凹穴边沿耸起,略高于层面 。
3)冰雹痕:较大且深,形态不规则,应描述凹穴形状、大小、深度及分布情况 。4)晶体印痕:应描述形状、大小、充填并交代物质的性质等 。
5)生物活动痕:应描述数量、大小、分布状况、充填物的成分、与层面的关系等内容 。
6)冲刷面和侵蚀下切痕迹:描述时应注意观察其形态、侵蚀深度,尤其要注意观察冲刷面或侵蚀面上下的岩性、构造、化石、含有物特征以及上覆沉积物中有无下伏沉积物碎块等,据此判断沉积环境,有无沉积间断 。
(3)颗粒排列情况的描述
颗粒排列情况主要指砾石的排列情况 。对砾石的描述主要注意砾石排列有无方向性,其最大偏平面的倾向是否一致,倾角多少,以及倾向与斜层理的关系等 。这些资料是判断砾石形成时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
对砂粒的排列主要应观察颗粒排列与成分、层理的关系以及颗粒排列是否带韵律性特征等 。
(4)对地层倾角的描述
岩心倾角的大小反映了构造的形态 。在岩心中,对清晰完整的层面都应测量其倾角,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
此外,在描述裂缝、小错动时,还应记录数量、产状,有无充填物及充填物性质等特征 。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构造、斑点和斑块构造等也都应详加描述 。
7.接触关系
描述时应仔细观察上下岩层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及上下岩层有无明显的接触界线、接触面等,综合判断两岩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渐变接触、突变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断层接触、侵蚀接触等 。
1)渐变接触——不同岩性逐渐过渡,无明显界线 。
2)突变接触——不同岩性分界明显,见到风化面时,应描述产状及特征 。
3)断层接触——在岩心中见到断层接触时,应描述产状、上下盘的岩性、伴生物(断层泥、角砾)、擦痕、断层倾角等 。
4)侵蚀接触——般侵蚀面上有下伏岩层的碎块或砾石的沉积,上下岩层接触面起伏不平 。应描述侵蚀面的形态、侵蚀深度、砾石成分及形态、分布状况等 。
对岩心见到的断层面、风化面、水流痕迹等地质现象应详细描述它们的特征及产状 。
8.化石
对化石的描述包括化石的颜色、成分、大小、纹饰、数量、产状、保存情况等 。
1)颜色:与描述岩石一样,按各地统一色谱描述 。
2)成分:动物化石的硬壳部分是否为灰质或被其他物质(如硅质、方解石、白云质、黄铁矿)所替代 。
3)大小:介形虫和蚌壳的长轴、短轴的长度,塔螺的高度,体螺环的直径、平卷螺的直径等 。
4)形态:化石的外形、纹饰特征以及清晰程度 。
5)数量:化石数量的多少可用“少量”、“较多”、“富集”等词描述 。“少量”表示数量稀少,不易发现;较多表示分布普遍,容易找到,富集表示数量极多,甚至成堆出现 。描述时少量、较多、富集可分别用“+”、“++”、“+++”表示 。对大化石可直接用数字表示,当量多不易指出数量时,可用较多或富集表示 。
6)产状:指化石的分布是顺层面分布或是自身成层分布,也或是杂乱分布,化石的排列有无一定方向,化石分布与岩性的关系等 。
7)保存情况:指化石保存的完整程度 。可按完整、较完整、破碎进行描述 。
9.含有物
含有物指地层中所含的结核、团块、孤砾、条带、矿脉、斑晶及特殊矿物等 。描述时应注意其名称、颜色、数量、大小、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和层理的关系等 。
10.物理性质
对物理性质应描述硬度、断口、光泽、味、风化程度、可塑性、燃烧程度、透明度等内容 。
11.化学性质
对化学性质描述主要指岩石遇稀盐酸反应情况 。现场常用浓度为5%~10%的盐酸溶液对岩心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情况 。反应强度可分为强烈、中等、弱和无反应四级 。
- 火龙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火龙果可以每天吃一个吗
- 为什么瓜子热量高 生瓜子和熟瓜子哪个热量高
- 烧仙草和黑凉粉的区别 仙草粉可以用黑凉粉代替吗
- 警犬拉布拉多亲和训练
- 羽绒跟白鸭绒一样吗 羽绒和白鸭绒有什么区别
- 生苗和熟苗是什么意思
- 冰乙酸和冰醋酸能做煤的含硫吗 冰乙酸和冰醋酸一样吗
- 艺术照和写真有什么区别吗
- 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年货节 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 杭州和平会展中心拆
- 云竹的寓意是什么 云竹开花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