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二 )


总之请相信,梨花作出以上猜测绝非是信口雌黄的妄断,而是参考了诸多古学经典后才得出的谨慎结论 。如“衡”与“恒”的关联,梨花为何猜测《荀子·解蔽》中的“衡”字,既是《道德经》中被有意改“恒”字?因为《荀子·解蔽》原文,也非常清楚的解释过“道可道,非恒道”的问题:“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合于道人 。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
并且梨花还发现,先秦时期中国人对“道”,对“善”等决定中华民族性格的文化支点,都有非常明确的统一标准 。但后因后世众说纷纭的诸多解读,变的越来越似是而非 。

首先,大道的标准就是最为简单均衡规则,既阴阳平衡之理 。但为了大家能够认同这个看似简单的古学核心概念,第一章中梨花不得不通过天文换算,阐明维持万物运转的共性法则“均衡” 。也因此,梨花才说看《荀子》不如看《易经》,但梨花所说《易经》并非《周易》,而是《易经》的核心理念“阴阳平衡”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先秦时期中国人对“道“的含义早有统一标准

其次,“善”最初指“吉”,正确或有益的行为方向 。与之相对的也并非是“恶”,而是“不善” 。同理,“美”最初指喜爱,与之相对也并非是“丑”,而是“恶”,指厌恶 。故,《道德经·第二章》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作为开篇,再次阐明“两者同出”天理均衡不偏的大道之理 。既,第五章重点论述的“天地不仁”之理 。
但善的概念因何会发生演变?演变的路径又是什么?需等到第八章再论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预告:第八章讲述“善”字含义的流变原因


而在战国末年,兼通诸子百家的荀子同样阐述过自己效法大道的方法——“虚壹而静” 。
梨花认为,荀子所述的“虚”,最为符合本章的“虚其心”之意 。
荀子说“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 。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
荀子说,圣人的内心不是没有私储,而是在私储与同时,留有容人纳物的空间;也不是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知,而是懂得放下偏见,求同存异;更不是没有令人动心的私心与偏见,而是懂得使用虚静的方式矫枉自己的私心与偏见 。因此荀子强调,人天生就有认知的能力,而有了认知的能力后就会有记忆,有了记忆后就会有志向,会对已有的认知有所偏爱与私储 。因此,要虚心白意,不存私心杂念的对待自己已有认知与未来将要获得认知,不要因已经获得的认知,妨碍了将要接受的认知 。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常理为何说虚心使人进步?因为只有虚心才有获得进步的空间,否则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内心难容一物的人如何进步?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荀子辨物的方法虚壹而静
总之,“虚其心”指虚怀若谷,指不存偏见,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万物的心灵境界 。但“虚其心”不能只局限于在空泛的无形范畴,不能只是口号,还需与有形的实际运用相辅相成,方是以均衡作为宗旨的无为之治 。
故,“虚其心,实其腹”必须同为一体,相辅相成 。
但其中的道理,梨花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讲述 。
记得是1982年底,母亲带着梨花攥着平日里不舍得用的“肉票”去买肉,准备过年解馋 。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是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想吃肉,所以没人排队,更没人客气,挤的梨花四肢变形……但即便如此,好不容易才挤进去梨花母子非但没买到肉(售完),还丢了宝贵的钱包 。梨花记得那年的除夕在母亲愁眉不展,与梨花愤恨中度过,梨花恨透了哪些不守规矩人和小偷 。
不二法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不二法门的意思 道教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文章插图
计划经济年代的供销社

但三十多年过去,梨花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不恨了,因为无论是逛商场还是打疫苗,自觉排队早已成中国社会的公序良俗 。梨花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直到看过《论语》才明白,我们十分幸运地生活在孔子所终身向往的,足兵、足食、足信 。军事,经济,信仰共同富足的大同盛世的前夕 。因此梨花才下定决心要这个千载难逢的特殊时代做些什么……同时也想明白“虚其心,实其腹”是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否则,饥肠辘辘的人们如何能够敞开自己的胸襟包容外物?也只有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顾虑后,“实其腹”之后,“虚其心”的伟大包容性才能体现,才能成为意白无私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