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peration operation operation用法和短语( 四 )


04紧固件产业链

the operation operation operation用法和短语

文章插图
生产工厂环节(十万级)
- 紧固件按通销品和非通销品分类,对通销品实行计划性生产,非通销品按单生产 。高端紧固件领域基本是一些跨国公司品牌供应商,服务的是大型终端商配套及高端批发,有一定的垄断性;国内生产厂商基本都为中低端紧固件生产
- 非通销SKU数量80%以下,货值占比50%,全国找货;通销类SKU数量20%以下,货值占比40-50%,区域库存搞定;还有小部分定制品;
- A区域的通销品可能是B区域的长尾品,A行业的通销品可能是B行业的长尾品 。工厂只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部分品类 。要么做通销品,要么做长尾品 。最大的一家紧固件生产厂商年产值是10亿级别,年产值2亿以上的大厂产值占比<10%,中小常占绝大多数,非常分散;
- 通销品毛利10%以内,非通销品毛利15-25%,定制品毛利35%以上;
-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稀缺 。
经销商环节(数十万级)
1) 区域一批
- 每个城市有数个到几十个不等,每个一批商都是某一个或几个品类的专长选手,挟各自优势品类竞合相对平衡和制约 。批发环节毛利5%左右;
- 一批的角色主要是现货和仓储,所以一批需要垫资,因而追求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所以品类基本上也是以通销品为主;比较少服务终端用户,会为次终端用户解决部分长尾品需求,但不会备货长尾品 。
- 每个一批商都拥有终端用户作为造血来源(最重要!)
2) 次终端
- 全国数十万个,每个城市几百到上千个,服务属性很强,本地化服务相对固定的客户 。年流水普遍在200-500万,最大的1000-2000万,毛利20-30%,主要赚服务和长尾品信息不对称的钱 。
- 价值第一是垫资1-3个月;第二是给终端客户提供找货、选型、翻译的专业服务(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销售业务员);第三是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因此需要在客户身边 。
- 次终端的通销品都是找本地批发商拿货,很少备库存,现结为主;长尾品大多是次终端自己去对接寻找上游工厂,少量委托大批去找 。次终端只会备很少量的长尾品库存(根据老客相对固定的需求) 。
- 次终端找货不追求一站式,会追求最低价 。因此会拆解品类,主要精力是长尾品的找货和比价 。多家一批发挥各自优势品类配合次终端将BOM配齐;
- 整个销售和仓储都极度依赖有经验的老员工(人的因素影响扩张) 。
客户找货环节
- 中长尾商品在查标准、找货源、做交易等方面效率都非常低下 。工厂采购员专业性不及次终端,下单随意性强(图纸、口头描述都有),采购环节80%的时间浪费在沟通SKU属性信息上,双方仍会因沟通信息不完整,导致退换货问题的发生,这也阻碍了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 一家工厂普遍有2-5家次终端服务商,60%的量给放给其中一家,有问题再换,诉求是一站式采购(木桶效应很明显)>有质量保证(货质量好、万一出问题能马上找得到人)>便宜
- 中小客户工厂拿货没有优势,没法直接对接 。
05紧固件交易平台切入方向总结
1. 做通销品还是做长尾品
传统流通链条中,通销品以大批的区域化库存供应为主,毛利低、周转快、价格很透明,次终端可以选择的通销品供应商非常充裕,B2B平台做的事情、提供的价值,很难跟传统大批产生差异化;平台扩品越多,遇到的强劲对手越多(且是各品类专业选手),每个竞争对手从不同的SKU维度来PK价格,就会导致B2B平台以一敌多的场面 。特别重要的一点,每个一批商都有造血能力(终端客户),竞争会长期僵持 。
长尾品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空间都相对可观,下单、找货、调货、比价等环节都重度依赖人工经验和服务,数字化工具对长尾品流通拥有巨大的改造升级机会 。
2. 服务次终端还是服务终端:
单一供给平台B2B(一批商)同时拥有所有优势品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无相对垄断可能性 。加之需求侧(次终端)是极度理性消费,肯定会挑拣品类给各优势一批商下单,这就会造成服务次终端的平台毛利极低 。
平台直接面向终端有20-30%的毛利空间,找货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很严重,长尾品“找的到”对客户的价值撬动很强,是B2B平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传统次终端业务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对商品信息的系统化整理(翻译)进行极大的改善(注意这个环节浪费了80%的采购时间);给终端垫资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大渠道,对上游压账期来解决;但面向终端仍需要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果要做大客户的采购渗透率,需要本地化属性的服务,建服务站(工厂客户信任关系的建立、客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来满足客户“看的到人”的需求(不需要特别重的投入,前期渗透客户通销品可以通过合作当地次终端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