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帮助南宋延续了几十年,却因被小人陷害而被猜忌

余玠是南宋末期非常重要的将领,正是因为他在四川实施“山城防御体系”,才一改四川被蒙古军随意抄掠的颓势 。后来,他留下来的防御工事钓鱼城,更是直接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而且直到南宋灭亡后,四川钓鱼城还只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拿下来 。可以说,余玠在四川的经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
(四川钓鱼城遗址)
但是,这样一个立下大功劳的人,当时和后世却给了他很低的评价 。正当余玠的山城防御体系打造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宋理宗却以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为由,召他回朝 。余玠知道后,非常生气,史书上说他“愤懑成疾,暴卒 。”一年后,监察御史吴燧又“打死蛇”,告余玠七宗大罪 。于是,理宗查抄余玠家产,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之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
不只是理宗不待见他 。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不高 。《宋史》作者脱脱对余玠的评价是:“喜功名,好大言……余玠意气豪雄,而志不克信 。”就是说余玠喜欢吹牛,但实际上意气用事,眼高手低 。
余玠受到那样不公平的待遇,实在是南宋晚期政治生态最集中的体现 。
余玠之所以在四川山城防御体系进行到最紧要关头的时候,被理宗怀疑,实在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 。当时,朝中左丞相谢方叔、参知政事徐清叟,包括监察御史吴燧等人,与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赵葵等人争斗非常激烈 。余玠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本来没有参与其中 。但因为余玠曾经是赵葵在两淮战场上的副职,属于赵葵阵营里的人 。余玠的成功,就是赵葵的成功;余玠的失败,就是赵葵的失败 。所以,打击余玠,也就是卸掉赵葵的左膀右臂 。在这种情况下,谢方叔和徐清叟等人才不遗余力,捏造事实弹劾余玠 。
(余玠抗蒙雕像)
那么,宋理宗为什么也在余玠立下汗马功劳的时候,选择怀疑他呢?大约有这么一些原因:
一是因为四川在宋朝向来是敏感之地 。北宋时候有王小波、李顺起义 。南宋宋宁宗的时候,韩侂胄北伐,四川的封疆大吏吴曦叛乱,投降金国,直接造成北伐失败 。
二是余玠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余如孙” 。这里的“如孙”,有人向理宗解释说是“如孙仲谋”的意思 。既然如孙仲谋,那就意味着余玠想在四川割据称王 。
三是因为余玠在四川不但打造山城防御体系,还派俞兴等将领在成都平原上屯田,从而让四川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 。余玠的做法让老百姓非常感激,因此有人私自为余玠塑像,修生祠敬拜 。这件事后来被余玠发现后,及时阻止了下来 。但阻止下来,依然成为余玠大罪 。
四是四川军队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存在自行一套的问题 。也就是说,上一任将领调离或阵亡后,军队里就有人自封为接班人 。当时四川统制姚世安是谢方叔的人,他就想自封将领 。余玠带兵前往处置他,没有成功,反而被谢方叔状告余玠想独霸一方 。
因为以上四个原因,因此宋理宗疑神疑鬼,听信谣言,打击了余玠 。
史学家脱脱说余玠“好大言”,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实际上,余玠并非眼高手低的人 。当年,宋理宗把余玠从两淮调到四川的时候,余玠对宋理宗说:“愿假十年,手挈四蜀之地,还之朝廷 。”而事实上,在余玠经营四川期间,他是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的 。
后来,他领兵北伐,出川进攻被蒙古人占领的兴元(汉中),没有拿下 。让四川没有获得向北进攻的箭头 。但是,如果给他时间,他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
脱脱又说余玠“意气”,意思有点说余玠意气用事 。作为佐证的例子,一是说余玠处理统制姚世安的问题 。但是作为统一指挥,余玠一点儿也没有做错 。一支军队没有一个严格的军纪,军队就无法打胜仗 。二是余玠接到宋理宗调他回朝廷的时候,愤懑成疾,暴卒,好像是说余玠受不得打击 。但这也是错误的理解 。余玠为什么会“暴卒”,这本来就是一段历史公案,有人认为他是服毒自杀,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