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身为谋士,张良和范增的差距有多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二 )


在建都问题上 , 刘敬劝刘邦建都关中 , 刘邦拿不定主意 。张良给他分析了关中的有利之处 , 力劝刘邦定都关中 , 他那个关中三面靠险、向东一面控制诸侯的说辞应该是打动刘邦的重要原因 。后来燕、代、梁、淮等地有人谋反 , 京都地区毫发无伤 , 充分证明这个见地的正确 。
军事战略 鸿门宴上 , 范增令项庄舞剑 , 是想借机刺死刘邦 , 却因为项伯从中干扰以及项羽的优柔寡断 , 放走了刘邦 。范增非常气愤 , 他知道 , 刘邦才是项羽的主要敌人 。可是 , 一时看得清并不代表时时想得着 , 张良劝刘邦烧毁了栈道 , 回来后对项羽说:“汉王烧毁了栈道 , 已经没有返回来的意思了 。”作为不以计谋见长的项羽来说相信了 , 作为谋士的范增也应该无动于衷吗?项羽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 完全不把刘邦的事情放在心上 。刘邦横扫三秦 , 项羽、范增竟然毫无动静 , 一心只在齐地 。如果以前说刘邦有异心项羽还不能够完全相信的话 , 现在刘邦已经有行动了 , 为什么对这个主要敌人仍然是听之任之呢?既然是主要敌人 , 就应该把矛头始终对着刘邦 , 而不是齐国 。齐国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解决 , 或者等消灭了刘邦以后再说 。在这儿 , 并没有见范增有任何建议 , 我们只能说 , 他这种战略目标是不明确的 。在范增和项羽看来 , 刘邦远在几千里之外 , 齐国就在身边 , 这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疥癣之疾而忘了心头之患 , 范增的谋略可见一斑 。
刘邦西行攻秦 , 目标直指秦都咸阳 , 绝不左顾右盼 。被封为汉王后 , 挥兵东进 , 目标直指项羽 , 在魏赵等国叛离之时 , 刘邦也只是分兵应对 , 自己所率领的大军始终摆在对付项羽的正面 , 战略目的始终明确 。张良不曾带兵作战 , 却始终跟随在刘邦身边 , 所有大事都与张良商量 , 从不自行决断 , 所以说 , 战略决策是刘邦的 , 军事思想却是张良的 。
说服艺术 说服帝王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也是谋士智谋和能力的体现 。范增不懂得说服艺术 , 很多时候 , 人们只看到他在下结论 , 而不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 。说到底 , 这种谋略是有缺陷的 。
打败了秦朝 , 刘邦先行入关 , 并派兵把守函谷关 。项羽非常愤怒 , 打算第二天进攻刘邦 。范增对项羽说:“急击勿失” 。这根本不像是一个谋士说的话 , 完全是一副命令的口气 。鸿门宴上 , 项羽已经决定放过刘邦 , 可是范增不行 , 好几次给项羽递眼色、举玉佩示意杀了刘邦 。项羽没有表示 , 范增又擅自叫来项庄 , 要他舞剑刺杀刘邦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谋臣该做的事情 。刘邦逃走 , 留下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对 , 分别献给了项羽和范增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了座位上 , 范增接过玉斗 , 扔到地上还用剑砍碎 。这完全是在和项羽置气 , 把内部分歧公开化 。这样的谋士 , 真不知道他的智谋何在?这个时候 , 刘邦、项羽都在关中 , 如果有足够的理由说服项羽 , 仍然可以消灭刘邦集团 。可是从此前的情况来看 , 范增说服项羽的理由是刘邦有天子之气!还是在一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 , 项羽看见秦始皇就说:我要取而代之 。一个在位皇帝他都敢取代 , 他还怕那点儿“气”?!这种蹩脚的说辞 , 怎能抵得过刘邦一个“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