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叔叔林觉民,黄花岗起义被俘,依然赴死( 二 )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心脉是相通的,传达着彼此的关怀和思念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 。”他说因为思念她,开始宁愿相信鬼神的存在与心电感应…“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望能在冥冥之中注视着爱人,祝福着爱人 。如丝如缕的情思,平平凡凡,真真切切 。如此真挚深切的爱,让人读了刻骨铭心 。情感的洗礼,情感的陶冶,真切感受爱情的动人!
“吾尝语曰:与其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我希望你死在我前边,是因为我知道你不能承受我死留你孤身一人的痛苦,所以我愿意你先死,让我来承担这些悲痛,谁知道我还是先你而死啊,其割心之悲痛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来描绘的 。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我们都很幸运相遇相知,但生在今日中国,又是我们的不幸,此信写不完我对你的深情和爱,你要是想我,就在梦中相见吧 。
书信自始至终,剖肝沥胆,直抒胸臆,情感挚烈,笔调委婉 。掩卷三思,倍觉情意真切,如此优美的散文家书,情韵浓厚,内涵富泽,令人越读越爱,越读越是涕然泪下!
林觉民,这位民国热血男儿绝笔殉国的时候才24岁,风华正茂的年岁,他的生命就此停止,对妻子陈意映的爱却绵绵无绝期,也可以说,这一生,他不负天下人,却负了意映卿卿一人 。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追随林觉民而去 。后经林觉民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她才愿意苟活,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郁郁而死,在他们令人断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那一年,她才22岁 。
尽管林觉民18岁时和妻子陈意映是奉父命结婚,先结婚后恋爱,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出身大家闺秀的陈意映诗书皆佳,曾为《红楼梦》中人物写过诗卷 。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红袖佳人,二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有一段文字,便是他俩爱意缱绻的注解与证明: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琴瑟夫妻,新婚燕尔,终日厮守,并肩携手,喁喁耳语,甜言蜜语,是清欢,是浓情 。双栖楼前楼下他俩许多双宿双飞的身影 。只是,只是缱绻一时无法延伸至一世 。怪只怪,岁月动荡,风雨飘摇 。
两人婚后,聚少离多,当林觉民最后一次准备离开赴广州的时候,已身怀六甲的陈意映凭借女人的直觉,感觉此次离别与往日有所不同 。她哭泣央求:即使今后远行,也要一同随行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这一次,林觉民真的远行了,远到再也无法见面……
陈意映潸然泪下
台湾曾经在1980年拍过一部电影林觉民的电影《碧血黄花》;童安格为林觉民写了一首歌《诀别》,泪珠和笔墨齐下,而齐豫则为陈意映写了一首歌《觉》,站在女人的角度,问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这样离去”,两首歌都非常感人,令人热泪盈眶;2011年电影《百年情书》和《辛亥革命》上映,都是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电影,也都有林觉民的形象 。少年不望万户侯,林觉民根本不稀罕荣华富贵 。他是为了什么离开亲人,牺牲自己?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