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度意义,自来水中总碱度的测定( 二 )


(4)pH值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一项指标 。pH值的范围为0~14,pH=7时为中性,pH<7时为酸性,pH>7时为碱性 。通常要求锅炉水质达到一定的碱性,有利于防止腐蚀和防垢 。
(5)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溶解氧易造成锅炉设备和给水管道的腐蚀,所以应尽量除去 。
(6)溶解固形物、电导率和氯离子溶解固形物也称为蒸发残渣,可近似地表示水中的总含盐量 。锅水溶解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出锅水的浓缩程度,当其含量过高时,易造成蒸汽大量带水,恶化蒸汽品质,严重时还会发生汽水共腾,因此需通过合理的排污来控制其含量 。由于溶解固形物的测定较为繁杂且费时,一般锅炉运行中常用测定方法简便的电导率或氯离子来代替,但它们之间的比值关系需经测试确定,并定期校正 。
(7)SO32-(亚硫酸根)该项指标是为采用加亚硫酸钠来除氧的锅炉而设的,不加亚硫酸钠的锅水无亚硫酸根 。
(8)PO43-(磷酸根)磷酸根可消除残余硬度,防止结垢,并可在金属表面形成磷酸铁保护膜,减缓腐蚀,所以锅内常加入磷酸盐水处理剂 。监测磷酸根可更好地控制磷酸盐的加入量 。
(9)相对碱度指锅水中游离氢氧化钠的量与溶解固形物的量之比值 。是为防止锅炉胀接或铆接部位产生苛性脆化而定的一项指标 。对于全焊接锅炉,一般不会发生苛性脆化,所以可不控制该项指标 。
(10)含油量天然水一般不含油,所以平时可不作监测,但当水源水受油污染时,应监测含油量,以确定是否可作锅炉给水 。
(11)含铁量指水中所含有的总铁离子含量 。这是2001年水质标准修订时,针对燃油燃气锅炉的给水新增的控制指标 。这主要是由于通常燃油燃气锅炉受热面的热负荷较高,如给水含铁量较高,易造成锅炉结生氧化铁垢,并会引起沉积物下的腐蚀 。
三、锅炉水质日常控制及锅炉的排污
1.水质简化分析指标及其控制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各项指标中有的只需定期监测即可,有的则需每班监测,即称为日常简化分析 。一般简化分析的控制指标为:pH值、硬度、碱度和氯离子;对于用除氧器除氧的还需测给水的含氧量;对于额定工作压力大于1.0hPa的锅炉,还应监测锅水磷酸根含量 。
一般日常运行中,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给水硬度偏高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时,给水硬度超标常由离子交换剂失效、交换器操作不当或管路阀门泄漏等引起 。运行中应及时再生并正确操作离子交换器,对交换器反洗阀和给水旁通阀应经常检查,发现泄漏及时更换 。
(2)锅水pH值、碱度偏低对于采用锅内加药水处理的锅炉,需适当增加防垢剂用量;对于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的锅炉,除适量加入碱性药剂外,还应注意检查是否有硬水进入锅炉;另外,若锅炉排污量过大,也会导致锅水碱度偏低,应适当加以控制 。
(3)锅水pH值、碱度过高如果是由于给水的过剩碱度(即:碱度与硬度的差值)较高(>2mmol/L)所引起,则应采取适当的降碱处理;如果原水碱度并不高,则是由加碱太多或排污不够造成的,应减少或暂停加药,并加强锅炉排污 。
(4)锅水氯离子含量过高应加强锅炉排污;对于给水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的,应注意离子交换器再生后正洗是否彻底,盐水阀是否有泄漏 。
2.锅炉排污及控制
锅炉排污的目的是:降低锅水浓度,保证蒸汽品质良好;及时排除水渣,防止受热面结垢 。锅炉排污应做到既能使锅水达到合格标准,又尽量减少热损失 。
锅炉排污量的大小与给水水质和蒸发速率密切相关,水质好、蒸发速率低,排污量可少些;反之则需适当增加排污量及排污次数 。锅炉排污量常以排污率来表示,一般工业锅炉的排污率宜控制在5%~10% 。如果排污率超过10%,锅水仍达不到合格标准,就需改进给水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