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赵宋王朝是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也是最自由的时代 。
古代史家评论一个王朝的成败,通常有“文治”和“武功”两个指标 。俗语谓“强唐弱宋”,大宋朝“武功”方面似乎是不怎么够看的;但“文治”一项则达到了古代的顶峰 。有“近三百年来学问第一”(傅斯年语,仅指中国传统学问而言)之誉的陈寅恪,就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此一结论早已为众多研究中国史学者所公认 。
然而,承五代之“余韵”,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大宋朝一开始并不能算是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朝代 。宋朝初年最有名的宰相赵普,留下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段子 。
南宋学者林駧的《古今源流至论》记载:
“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注: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
其后不久,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如此写道:
“《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这个“段子”的流行,最初当然是为着“显摆”赵普的牛叉以及《论语》的牛叉 。诚然,这两者确实牛叉 。但《论语》再牛叉,也不过是古代读书人的入门修身之书,其所倡导的仁政之道其实甚少为当政者所取法,而赵普的为政之术是否得自《论语》,也颇值得推敲 。
据宋史记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
也就是说,赵普早年其实是不学有术,他政治上的才干多半是源于其“少习吏事” 。他读书少,以至于为相之时,还被一介武夫的赵老大“鄙视”,要他多读书,晚年才养成读书(《论语》)的习惯 。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可讲 。宋太祖乾德五年某天,赵匡胤君臣数人突然聊起了年号,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十分自得,宰相赵普于是奉承说,朝廷近年来的不少好事都与这个好年号有关 。孰料赵普刚刚拍完赵老大马屁,旁边站着的翰林学士卢多逊就站出来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查到“乾德”果真是前蜀用过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 。这一下,赵老大感觉比吃了一只苍蝇还难受,忍不住感叹:宰相还该是读书人做 。


【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