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方倒牛奶事件,真的宁可倒掉也不给分给穷人吗?

中学教科书中提到“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 事实上 ,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系列倒奶事件 , 可能和教科书描述的、和你想象的都不太一样 。
1929年大萧条重创美国农业 , 具体到奶牛养殖 , 大萧条头5年 , 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 , 奶农在零售价中收益占比由46%降到30.5%;纽约州情况也类似 。
和其他繁荣的行业所不同 , 在1929年大萧条开始之前 , 美国农业就已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由农产品过剩等原因导致的衰退 。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进一步 重创了美国农业 , 从1929年到1932年 , 农产品出售价格下降了近50% , 农民需要购买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却只下降了32%左右 。
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美的产奶能力 , 在1929年 , 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牛奶 , 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 , 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 , 它们受大萧条影响最大 。
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网站census.gov的数据 , 在1929年 , 威斯康星州63%的土地是农场 , 农场中有71%是奶牛养殖场 。威斯康 星州的脱脂淡奶零售平均价格 , 从1927-1929年间的每100磅(约合45.35千克)4.79美元降到1930-1933年的每100磅3.48美 元 , 奶农在零售价中的收益占比 , 则由46%降到了30.5% 。在1932年 , 全美每100磅猪肉平均价格为2.5美元 , 每100磅糖为3美元 。
而在纽约州 , 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 , 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 100磅0.99美元 。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 , “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 , 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 , 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
在1930年代早期的纽约州 , 提供次级奶品的“独立”奶农无法受到价格保护 , 损失惨重 , 教科书中所称的“万恶资本家”其实就是濒临破产的“独立”奶农
在1920年代早期 , 纽约州主要的奶农合作社就已经开始对牛奶进行分类定价从而干预奶价 。奶牛养殖场生产的牛奶分为不同等级 , 有品 质好稍微经过加工就可饮用的一级品液态奶 , 还有品质差的用来加工成奶酪和黄油的二级品奶 。
到了1930年代早期 , 纽约州三大牛奶巨头——美国乳制品公司、博登炼乳公司、谢菲尔德农场牛奶公司占据了纽约州三分之二的一级品液态奶收购市场 。
在大萧条之前 , 三巨头为了弥补秋冬季农场产奶少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 , 建立了“过剩乳”机制 , 并把零售价格定得很高 , 以维持运行“过剩乳”机制需要的 成本 , 而且三巨头还与奶农合作社签协议 。例如博登公司与奶农联合合作社达成唯一收购协议 , 后者拥有当地8000个农场奶源中的5000个 。尽管大萧条波及奶业 , 由于博登公司只从合作社收购一级品液态奶 , 这样就使得 在这些组织中的奶农受到高价格保护 。
而那些小经销商却恰恰相反 , 他们没有“过剩乳”机制 , 可以降低零售价格 , 反而陷入了与巨头经销商的价格战中 。那些没有参加上述组织的奶农 , 往往是生 产质量较差的二级品奶的奶农 , 他们给小经销商提供牛奶 。当大萧条导致收购价格下降以及小经销商不断降低零售价格(包括收购价格)时 , 将近1万名“独立”奶 农损失惨重 。中学教科书提到的“万恶的资本家”不是牛奶公司 , 也不是零售商 , 而是这些生活窘迫、无法偿还贷款的“独立”奶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