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同场合佩戴朝珠,都有什么要求?所谓的意义何在

【清朝不同场合佩戴朝珠,都有什么要求?所谓的意义何在】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各级官员的冠服配饰都是有固定规制的,用来区分官员官制上的等级差别,是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珠就是清代官员特有的冠服配饰,是清代皇族、高级官员及命妇在身着朝服或吉服时需要佩戴的一种串珠,一般挂于颈脖间垂于胸前 。据《清会典》记载,可以佩戴朝珠的官员一般为皇室成员、文官四品、武官五品、内务府六品主侍以及一些主持礼制的官员,还有五品官以上命妇等,一般官员和百姓则不可佩戴 。
(朝珠佩戴方式)
清代的“朝珠”是清朝信奉佛教在官服上的体现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以前信奉的宗教有萨满教和佛教,而朝珠则起源于藏传佛教礼佛信物——佛珠 。朝珠的形制与佛珠大体相同,主要由珠体“身子”、佛头、记念、背云、大坠和坠角六个部分 。珠体“身子”指朝珠由108颗主珠组成,其中有四颗稍大的分珠,将主珠每27颗分一节,四颗分珠即指“佛头” 。“记念”则是指悬挂在主珠之上、佛头塔两侧,共有三串小珠串,每串有10个小珠,串末还有小“坠角” 。记念佩挂时一边悬挂两串一边悬挂一串,男子佩挂时两串在左、一串在右,女子相反 。“背云”是指悬挂在背后的那部分,末端缀有葫芦串的“大坠”,朝珠的形制即为如此 。当然,这些串珠数量都有其特定含义,此处不多赘述 。
(清朝皇帝佩戴朝珠)
朝珠作为清代官员品级区分的标志之一,它的制作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不可随意更改 。朝珠的制作上主要是不同官员佩戴的朝珠材质大有不同,朝珠的质地一般为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玛瑙、青金石、松石、琥珀、蜜蜡等,由材质质感、色泽和珍稀程度来决定,一般位次越高、身份越尊贵佩戴朝珠材质越好 。比如说东珠只能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佩戴 。在不同场合需要佩戴的朝珠也各不相同,比如说皇帝在穿朝服时要佩戴明黄色东珠,祭圜丘时佩戴青金色朝珠,祭方泽时佩戴佩戴蜜珀朝珠,祭朝日夕月分别佩戴珊瑚和松石朝珠,吉服则随意 。
(清代东珠朝珠)
一般来说,清代官员的朝珠是需要自行购置的,也就是说直接与官员的俸禄挂钩,这样也会较为直观的感受到官员品级高低 。但也有例外,清朝统治者在特定情况下会奖赏有功者朝珠 。朝珠的佩戴反映了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下的森严等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