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签订条约时,日本坚持用大清国而不是中国,为什么?

这一冲突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传统“华夷之辨”与现代外交理念的差别 。
当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从传统体制中脱离出来,成功转变为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对于“条约”的理解也是遵从国际法 。
简单点说,两国签订条约,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所以签订条约的双方,必须具有明确的国家形态 。
这在日本不是问题了,但对于清朝而言,仍是问题 。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中国”这个称呼历来是个统称,不是一个具有法权意义上的正式称谓,所以他们才坚持让清廷用“清国”这个更明确的称呼 。
《马关条约》,日本人称之为《日清马关条约》,并特别规定必须采用日文、中文和英文三种文字来书写,一旦发生词义纠纷,以英文为准 。
日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国际法,将“中国”这一称呼确定为清王朝统治的“大清国” 。
两个签约主体分别是“日本国”与“大清国”,符合国际法关于条约的形式要件,即甲乙两方是对等的国家体制 。
如此一来,中国维系两千年的所谓“天朝上国”的宗藩体制就悄然被消解 。
其实,关于“何为中国”的问题,早在乾隆时期马嘎尔尼访华时就已出现,后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时也曾遇到,但因清朝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象中,英国也没有做特殊要求,故而并未凸显出来 。
《马关条约》的签订,迫使清廷承认,中国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一个“国家”,这一转变当真非同小可 。
【两国签订条约时,日本坚持用大清国而不是中国,为什么?】为什么这一条约签订后,中国国内迅速兴起了关于国体和政体变革的要求,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无法逃避的问题 。
既然天下不再唯我独尊,甚至被人打得屁滚尿流,那就只好试着接受并融入新的世界秩序 。
除非,将来有一天,你能够强大到,成为新秩序的制定者 。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马关条约》的签订,视为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