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铜陵市二院康复医学中心5楼37床,病房里有一个不到3平米的阳台,靠着墙是一张木板搭出的小床,床头有一个木箱,堆着书和凌乱杂物,床对面一个矮柜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锅碗瓢盆。这个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阳台是王志玮的“家”。
2014年,一场事故,爸爸瘫痪,刚上一年级的王志玮跟着爸爸妈妈住进了医院的病房,从此阳台安“家”。7年,孩童长成少年,一家人相守相伴,始终坚信,阳光足以遮蔽风雨,温暖多过艰辛。
3平米的“家”
病房阳台上的床不足1米宽,横着趴在上面,无处安放的大长腿就得甩到床外,竖着躺在床上,双腿只能蜷缩着无法伸展,每当这时,王志玮就有些想念家里那张近两米宽的大床。
上小学时,王志玮和妈妈陶月芝两个人就挤在这张床上睡,经常晚上会从床上掉下来。不过,幸好床不高,王志玮总会迷迷糊糊爬起来再接着睡。
现在,王志玮已经是14岁的大男孩了,在铜陵外国语学校读初二,学校是寄宿式,每半个月放一次假。
每到放假,总能看见一个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的少年低头疾步走进医院。放假回“家”,王志玮不喜欢出去玩,除了照顾爸爸,给爸爸说说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由于课业紧张,王志玮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看书写作业。
医院里,病床的床头柜、对面墙壁电视机下的小凳子、阳台的木箱子,这些都是他学习的书桌。如今上初中的大男孩个子比妈妈还要高,趴在这些“书桌”上写作业有些局促。他习惯把大腿当做书桌,用书本垫着试卷,然后聚精会神地在题海里遨游。
病房里人员来回走动,还时常会回荡着病人做康复疼痛难忍的大叫声,不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王志玮就练出了旁若无人看书的“绝技”,“有时候,实在太吵的话我就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
难熬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从2014年夏天就开始了。
那一年的8月20日,丈夫王平从工地的脚手架上摔下来,颈部以下瘫痪,“他经常发生各种感染,必须要常年住院。”陶月芝说,如此一来,王志玮在家便没人照顾,“没办法我只有将他也接来医院,医院知道我们家的情况特殊,对我们很照顾。”
从此,一家三口以医院为家。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就靠着陶月芝瘦弱的肩膀苦苦支撑,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又要照料丈夫,陶月芝的世界,有太多难熬的日子,总有一些别人无法想象的心酸。
白天,陶月芝照顾丈夫穿衣、洗漱、吃饭、做康复训练,晚上虽然丈夫睡了,但陶月芝却不能睡个囫囵觉。随着王志玮越长越高,她只能蜷着睡到床沿上,夜里还要起来给丈夫排痰、翻身。“前几年,我每天基本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觉。”说起过往,陶月芝脸上云淡风轻,她早已习惯把情绪调成静音,从不轻易在人前哭诉。
永远在一起
转眼间,7年过去了,一家人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在王志玮印象里,7年里仅有一次是在自己家里过的年。
医院这个有点特殊的家,王志玮小时候也曾讨厌过。医院里没有朋友,他的玩伴只有楼下的流浪狗们;这里没有游乐场,他只能在各个楼层角落转悠;妈妈无暇分身照顾,小学他就转了两次学。
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磨去少年心中的光,“现在我已经不太想原来的家了,在哪里都一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就是家。”王志玮微笑着说,现在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觉得很幸福。
“我太亏欠于他了,不能给他一个正常的家庭。”懂事的少年让王平的眼泪夺眶而出,“每次上学前,他回头和我说再见,我都很难受,我送不了他,只能这样躺着,希望他能赶快长大,把这些伤心的事忘记,不要留在心里,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 驾驶室|营运途中公交车长为何两度走出驾驶室,原因很暖心!
- 淄博市体育总会|新春送温暖 淄博市体育社会组织为民办实事“走心”更“走实”
- 深州|「热血交警·深州」为病患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 女孩|11岁女孩遭遇车祸脑死亡,家属捐献器官为五位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 红星新闻记者|外卖小哥狂追百米刹停溜车后勇救两娃,被评为攀枝花“见义勇为好人”
- 王果|为你做核酸的护士,她们的日常,很少有人知道
- 协和医院|4根手指被绞肉机绞断,交警为伤者开辟绿色通道
- 小伙儿|“00后”小伙儿备战考研,4个月反复跑医院,只为一个陌生人……
- 青岛市文明办|为就地过年职工送温暖,青岛“微心愿”志愿服务年前启动
- 身份证|2021天府人物推介丨色达县“高原背包警察”:开车骑马走村入寨,为农牧民一站式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