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正规金毛寄养训练场

她13岁离开故土奔赴战场,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授勋;
她是我军第一个跳伞女兵,也是军内跳伞次数最多、参训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她,医术精湛,是战士们眼中的好医生;她投身科研,成为军中有名的“发明家”;
她一生节俭清贫,却将千万元毕生的积蓄捐给家乡……
2018年9月,一对耄耋老人在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办理300万元转账时,银行工作人员因担心老人遭遇网络诈骗后报警 。后经核实了解情况后,才使得两位部队离休老干部为家乡捐赠1000万元巨款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事迹在社会广泛流传 。
两位老人的义举,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 。
2019年新年大雪过后的一个清晨,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采访人员走进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脚下的一个小小院落 。
清贫陋室
斑驳的石阶两旁绿树葱葱,沿阶而上,一座年久失修的破旧小院进入眼帘 。

平昌正规金毛寄养训练场

文章插图
低矮的平房、逼仄的空间,走进两间平房,室内的简陋让采访人员对面前两位“一掷千金”的老人更生敬佩之情 。除了满屋的书籍,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大件家具:许久没有粉刷的墙上,部分墙皮已剥落,客厅吊灯也年久失修 。老旧的沙发皮已经磨花,露出里面的麻布和棉絮,一张破旧的硬板床铺着发黄的被褥,床头和床尾堆了满满当当的书籍和笔记本 。
马旭的丈夫颜学庸告诉采访人员,平日里,两人早餐馒头加牛奶,中、晚餐蒸土豆、青菜和咸鸭蛋,非常简单 。为了节省开支,老人每个月会坐公交车到几公里外的汉口北市场批发每斤一元的土豆或其他蔬菜,并在院里种了些日常方便采摘的蔬菜 。二老共用着一部用了十多年的翻盖手机,所穿衣服是军队发的各种作训服,脚上穿的是不超过15元的鞋子,鞋面鞋底已经磨得发亮 。
【平昌正规金毛寄养训练场】南方阴冷的屋里温度很低,担心采访人员冷,老人才打开了一个台式“小太阳”为采访人员取暖 。
平昌正规金毛寄养训练场

文章插图
马旭操着浓重的乡音告诉采访人员:“家里最值钱的除了书就是报纸杂志和资料 。”
军中第一女空降兵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 。1947年,不满14岁的她在村平民会干部的推荐下参加了八路军,并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 。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庸 。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做了一名军医 。
1957年,马旭被分配到15军45师,成为一名野战军医 。1961年,15军由陆军改编为解放军首支空降兵部队,由于马旭身高只有1米53,体重38公斤,达不到空降兵标准,多次请求加入空降兵均未获批 。
“我是野战军医,难道要我离开部队,一直留在后方?”马旭写请愿书给部队,并多次到师部去“请战” 。“比战士跳得好,就让你成为空降兵!”受不了马旭软磨硬泡的副师长只得向她许诺 。
不服输的马旭回到宿舍,悄悄在屋里挖了个比训练还要大一些的大坑,每天下班后就练习,一遍遍从桌子上跳下,高度不够就摞两个桌子上去 。晚上,等伞兵们训练结束回营房后,她就偷偷跑到训练场,独自悄悄练习 。
半年后,在考试现场,瘦小的马旭背起80斤重的伞包登上了热气球,从500多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连续5次跳落地都稳稳当当,赢得现场士兵的一片喝彩 。